古生物学数据共享势在必行

在线数据库能直接显示化石(图中为蛛形纲生物)的3D扫描形态

当Ross Mounce打算在他的论文中使用一组带羽毛恐龙的数据时,他遇到了麻烦,引用数据的格式错误使他不能通过电脑计算出该恐龙与其他恐龙的亲缘关系,而当他向该论文原作者索要原始数据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

Mounce正在英国巴思大学攻读进化学博士,像这样由于数据不共享而导致的麻烦他已多次遇到,前几次都是通过杂志编辑才辗转得到原始数据。现在,Mounce正在领导着一场古生物学数据共享的革命,他倡导所有古生物学家向在线数据库上传原始数据的时候应先进行标准化,这样的做法在其他许多学科已经非常普遍,但在古生物学界却刚处于萌芽阶段。在Mounce的倡导下,多家古生物杂志社已经开始实行新的数据存档政策,古生物数据实现全面共享的时代即将来临。古生物学界对这次革命褒贬不一,支持者说这将节省科学家许多精力,日渐积累的庞大数据库将使未来的研究工作更易入手,而反对者却声称这次革命是一次重大的倒退。

目前世界上诸多学科都拥有成熟的数据库,比如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中心的基因银行(Genbank)就向公众公开了超过1亿条基因序列。古生物领域其实已经存在类似的数据库,比如存储化石图像的形态银行(Morphobank)以及搜集进化谱系树的谱系树基因库(TreeBASE),但是它们都没有对入库数据进行标准化,因此其作用大打折扣。

不少学者对数据共享仍有疑虑,公布珍稀化石的地理信息将导致违法开采化石,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就是一例。新化石发现者和其后引述分析者之间的矛盾也不可避免,前者时常指责后者抄袭。另外,对于一些长期科研项目而言,阶段性成果的数据共享也极易使抄袭者有机可趁,对经验不足的年轻科学家来讲这种风险尤其明显。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古生物数据共享还是势在必行,占领了数据库共享的领先地位,就占据了未来古生物学的桥头堡。


化石网 歆塬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