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生物可能遭遇连环大灭绝

研究者在南极清理菊石化石

6500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将恐龙从地球上抹去了,由于恐龙的传奇色彩,这次大灭绝也变得广为人知。目前,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揭示,白垩纪生物大灭绝实际分为两个阶段,恐龙世界的崩溃是由一次小规模的生物灭绝作为序曲的,首先是火山喷发、地球急剧变暖,海洋中底栖生物死亡。

随之而来的第二场大灭绝,是一颗直径6英里的小行星撞击在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但之前印度德干高原发生的剧烈火山活动,已经将底栖海洋生物毁灭殆尽。

“小行星撞击之前的20-30万年,火山活动就已经开始了,它历时10万年左右,渐渐杀死海洋生物,影响大气环境。”华盛顿大学的博士生T.Tobin说。

火山活动将悬浮颗粒物抛散到空气中,它们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全球气温变得异常温暖,许多生物无法承受气候的剧烈波动,第一场生物灭绝开始了。海洋底栖的双壳类、腹足类软体动物首当其冲,成为了白垩纪生物大灭绝的首批牺牲品;数十万年后的小行星撞击,才真正波及到鱼类、海生爬行动物等自由游泳生活的生物。

南极半岛附近的西摩岛(Seymour Island)盛产白垩纪时期的化石,这是Tobin主要的研究材料,他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古地质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杂志上。

西摩岛的岩层充满了厚厚的沉积物,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它比蒙大拿州著名的地狱溪地层(Hell Creek Formation)多出10倍沉积,这意味着前者包含更多细节,精度和分辨率都大大提高。“我认为西摩岛所保存的证据代表了两次独立的绝灭事件,也证实白垩纪大灭绝期间发生了全球变暖现象。”Tobin说。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先发生的绝灭事件对20-30万年后的那场绝灭有影响,但侥幸逃过火山之灾的生物们显然对小行星撞击毫无招架之力,因为撞击造成的环境改变是旷日持久的。然而Tobin推测,这两次接连的大灭绝未必毫无关联。


化石网 faywater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白垩纪 大灭绝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