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为25045的小行星以一位高中女学生的名字命名

  宇宙中,拥有一颗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获此殊荣的全世界也没几个。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昨天传出消息,该校高三女生白雪霏,获准以其名字命名一颗编号为25045的小行星。

  今年在美国举行的全世界高中生顶级科研赛事———第59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白雪霏的课题《南蛇藤抗衰老作用及机理研究》获二等奖。为此,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林肯实验室向天文台申请获准,以白雪霏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

  白雪霏的指导老师娄维义介绍,“南蛇藤抗衰老性能”的研究,白雪霏花费近一年心血,最终交出一份长达30页的规范英文论文。在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等评审现场,不少专家评价:“她的研究水平甚至超过了不少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等名校因此提前向白雪霏抛出“绣球”。

  “从进校时连什么叫课题都不懂,到后来在国际上获奖,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白雪霏说,光荣背后,有很多无法想像的艰苦和失败。“比如,我做南蛇藤研究时得了个"果蝇之母"的绰号。因为当时养了上千只果蝇,每天去喂、观察实验进展。但果蝇的实验周期太长,半年后宣告失败放弃,转用酵母。酵母实验每两个小时观察一次,去年寒假下大雪最冷时,全校只剩我一个人,晚上和衣睡在没有空调的实验室里,实验间隙跳着脚取暖……”

  一个个课题,白雪霏在失败、枯燥的探索路上坚持前行。“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结果”。其中,还有老师的扶持。娄老师上的第一节科技创新课让她记忆犹新:不是讲生物知识,而是讲如何做人,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合作、学会感恩、不自私自利……“这是任何一个大奖都无法比拟的财富。”白雪霏觉得,同学的带动和鼓励也很重要。“只有合力,才能整体提升水平。”

  截至目前,华师大二附中学生已连续8年登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领奖台,获奖数位居全国第一。校长何晓文透露,营造创新氛围和注重做人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秘诀”。该校每位学生三年都要完成100个实验、至少完成一个课题,科学探索风气很盛。学校还注重感恩教育,白雪霏就捐出1万元奖金给学校的科创基金:“没有学校,我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这些捐助可帮助更多低年级同学从事科学探究。”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