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形沙丘的风蚀起源新解

广泛分布于地球和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上的线形沙丘通常被认为由风沙沉积形成。人们曾一度认为某些线形沙丘可能通过“wind-rift”这一风蚀过程产生,但因缺少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一风蚀成因模式通常并不被认可。现在,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支持并发布于本周《美国地质学会会刊》(GSA Bulletin)的最新研究指出线形沙丘风蚀起源的可能性不应被排除。

中国柴达木盆地的线形沙丘被认为是在单向风况环境下,因沉积物具有高“粉沙+泥+盐”含量(或高粘结性)而以自扩展障后沙丘的方式沉积而成,并以高达每年3米的速度向南作侧向移动。

这项最新发表在《美国地质学会会刊》的研究工作,仔细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中部位于格尔木市以北约80公里处的线形沙丘的沉积物成份、内部结构和光释光年代。结果表明,该区的线形沙丘很可能与雅丹类似,是风蚀作用的产物,其走向受到节理方向的控制。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来自于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周建勋称,“如果考虑到地质构造对风蚀垄走向的控制作用,线形沙丘“wind-rift”风蚀成因模式的地貌动力学解释可以变得很简洁。土卫六上线形沙丘风蚀起源的可能性目前尚无人考虑过,几乎所有的研究者均认为它们是风积作用的产物,但其地貌动力学的解释比较复杂,与风向的关系也存在争议。如果考虑到风蚀起源,土卫六上线形沙丘的地貌动力学解释也将变得极其简单。”


EurekAlert!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