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生物群隐翅虫研究新进展

白垩纪与现生隐翅虫对比

隐翅虫科属鞘翅目多食亚目,是动物界中物种最丰富的一个科,分32个亚科,目前已知至少58,000种。隐翅虫的鞘翅极短,因其后翅藏匿于前翅之下不易察觉而得名。毒隐翅虫属的种类与人的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如中国长江以南较为常见的黄胸青腰隐翅虫,俗称疯蚂蚁,即是本属的一种。隐翅虫科甲虫的演化历史较长,是最古老的多食亚目代表。中生代隐翅虫大多报道与卡萨克斯坦卡拉套地区的晚侏罗世地层中,我国仅有少数报道。由于隐翅虫起源较早(早于晚三叠世),演化历史较长,种属繁多,体型较小(一般体长2~8毫米),使得隐翅虫分类研究十分复杂。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蔡晨阳和黄迪颖研究员等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距今约1.25亿年)发现了中生光滑隐翅虫属(Megolisthaerus)一体型较小的新种,命名为Megolisthaerus minor Cai & Huang, 2012(小型中生光滑隐翅虫)。该种模式标本保存十分完好,鉴定特征明显,保存有许多该属模式种未保存的特征。根据其明显的眶下脊,前足和中足跗节各5节,以及节间膜小骨片近方形等特征,确定了该属应归入较为进化的隐翅虫亚科(Staphylininae),而与光滑隐翅虫亚科和皮隐翅虫亚科两亚科亲缘关系较远。这是我国第一块确信无疑的中生代隐翅虫亚科的代表。中生光滑隐翅虫属与现生的隐翅虫亚科的大多数种属在形态上存在明显区别,并保留一些原始特征,比如腹部各节具基侧脊。该属与如今仅生活在南非的孑遗属Arrowinus Bernhauer 1935(箭隐翅虫属)较相似,但其具有发育完全的后翅和基侧脊,易于前者区分。

该新种的发现对了解隐翅虫亚科昆虫的起源,早期演化以及系统发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成果最近发表于国际刊物Cretaceous Research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热河生物群 隐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