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卫星观测数据量化了中国造林成就的规模

   新的卫星观测数据量化了中国造林成就的规模

新的卫星观测数据量化了中国造林成就的规模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EurekAlert!:在修复森林采伐和种植树木上,中国投入了比其他国家更多的资源。然而,鉴于这些项目的规模过大,很难量化其对于森林植被的影响。新的研究表明,与大面积茂密、高覆盖率的植被相反,中国新的植被充斥着稀疏、低覆盖率的人工林。这项研究结果能够帮助决策者从植树造林投资中追踪收益,并为未来造林鉴选适宜的环境。

自从1998年破坏性极强的洪涝灾害突显了森林采伐的危险,中国已经针对原始森林的采伐颁布了严格的禁令,大幅扩张了森林保护区的规模,并制定了数十亿美元的植树造林计划。“这个举措无疑对减少中国树木流失起了重要作用。” 此项研究的首席作者、爱丁堡皇家植物园(RBGE)及昆明植物研究所(KIB)的Antje Ahrends指出。“仅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就已耗资1000亿以上用于种植树木。然而,尽管这个项目取得了很多成绩,种植树木并不等同于收获森林。”

在中国对抗植被流失行动中,Ahrends及其同事采用不同的“森林”定义标准,分析了卫星数据下的高清地图。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使用的广义标准下,在2000-2010年期间,中国收获了43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植被——超过了德国、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相加的面积。然而,这个定义方法包含了分散的、尚未长成的或是矮小的人工林,往往由单一树种甚至单一克隆植物组成,而这样的林木很难提供同大面积茂密高大的森林同等的收益。由RBGE、KIB及世界农用林业中心(ICRAF)的专家团队合著的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报:生物科学》上。

我们想看看如果我们专门寻找大面积高大、相对茂密的植被时,图像是如何变化的。” 合著者之一、世界农用林业中心和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许建初说道。“了解造林计划建立的植被种类是了解这些项目对于土壤健康、生物多样性以及固碳作用影响的关键。”研究结果呈现显著的区别:在更严格的定义下,中国森林仅仅增加了不到前一估测的十分之一——33000平方公里,不到一个荷兰的面积。”

研究还阐明了中国植树计划所面临的实际挑战:中国需使用全世界不到十分之一的适宜农业开垦的土地,解决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并且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意味着适宜种植树木的土地也要相应增加,以满足粮食生产、建筑及工业用途的需求。

我们分析阐释了两种定义以及大型监测对于了解植被变化的重要性,” RBGE的Peter Hollingsworth指出。“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在什么样的地方种树能够取得最大的成功,以及这些行动计划是会带来茂密的森林植被还是稀疏分散的灌木林。”

研究报告还关注了全球发展趋势:研究人员发现,全世界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在过往的1万年间流失,而在低收入国家, 森林植被以每年25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流失。不过研究人员同样发现,过去森林植被大量流失的国家,或许正在转向保护其现存的森林植被。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森林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