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解密:早在二战之前日本已在准备向苏联发动攻击

档案解密:早在二战之前日本已在准备向苏联发动攻击

档案解密:早在二战之前日本已在准备向苏联发动攻击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俄罗斯卫星网:早在二战之前,日本已在准备向苏联发动攻击,并在中国和其它东亚国家犯下滔天罪行。在1945年8月苏日战争76周年前夕,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首次公布的一些档案材料证明了这点。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军事协会学术主任米哈伊尔·米亚科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将新文献公之于众扩大了学术研究空间,因此一直受到欢迎。而此次解密军事档案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他说:“这不仅是在回顾过去,更是对现实的描述。其中包括日本政府目前正在执行的修正主义政策,他们试图改写历史,漂白二战期间日本的侵略意图和残暴行径。东京倾向于漠视历史学家都非常清楚的诸多事实。随着档案材料的揭秘,出现越来越多的日本军国主义犯罪计划的证据,其中包括占领中国领土。他们对平民和战俘都没有怜悯之心。”

俄联邦安全局解密档案,其中有日本关东军最后一任司令山田乙三的审讯材料。此次审讯为1949年12月哈巴罗夫斯克对日本战犯庭审做准备。1938年8月9日,日本军队收到第70号命令。山田在审判时承认,该命令是为了加强对苏战争战备。这表明,早在1938年,日本已在妄想进攻苏联。米亚科夫教授指出,这让我们对那段历史做重新审视。

他说:“例如1938年日军入侵苏联领土哈桑湖事件。俄罗斯从前的历史编纂学将这起事件描述成日本人试图检验红军的战力。现在我们明白,如果日本人没受到坚决回击,那么情况将变得相当严重。关东军司令的证词和第70号命令表明,早在1938年,日本已在谋划入侵苏联。值得一提的是,此项计划是日本与希特勒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联盟计划中的一部分。”

俄罗斯学者认为,解密文件证明日本现代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的企图没有任何说服力。他们有意将自己国家看成是1945年8月苏联入侵的无罪牺牲品。似乎,日本所受攻击,是对1941年4月双边中立协定的破坏。米亚科夫强调,事实恰恰相反:是莫斯科真正担心日本入侵。因此,苏联在德国法西斯入侵后,还不得不在远东地区保留大量的军事力量。不同时间所保留的军力不同,从32个师到59个 师,人数高达百万人。毫无疑问,如此雄厚的军力,完全可以投向西部战线,大大加快德国的败亡进程,减少苏联的战争损失。另外的事实是:1941年6月到1945年8月,日本人779次破坏苏联陆路边境,而且,不仅在陆地,海上也有类似情形。

此外,日本人还羁押美国给苏联运送租赁法案项目下的军事装备和弹药船只,更有8艘被击沉。此前俄联邦安全局披露的文件显示,日本1943年曾培训本国军人如何在苏联战略区域搞破坏,比如铁路、通讯线路和机场。此外,日本人还接受巧妙折磨战俘的培训。为此,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还专门出版训令,描述各种拷打方式。

日本指挥部筹备在太平洋打击英美军队同时,还制定了打击红军的战斗行动计划,代号为“关东军特别策略”。1941-1943年期间,该计划根据苏德战场形势在不断细化和修订。这难道是日本在“遵守”中立条约吗?

米哈伊尔·米亚科夫指出,更有甚者,日本还进行细菌武器研发与测试,寄希望于将其用于实战。他们把活人当做实验对象,主要是中国、苏联或朝鲜战俘。

他说:“设在满洲国的‘731部队’材料早为世人所知。苏联情报机构和其它渠道信息也有相关报告。日本人在儿童和孕妇身上做实验,极为残忍。还将受难者轻蔑地称为‘原木’。有的人被割掉四肢,有的遭受冷冻或火烧,施暴者观察坏疽发展情况。有的将被俘者投入高压舱,录下他们的受虐过程,期间没有麻醉,认为这才是纯粹的实验。‘731部队’存续的9年时间里,约有3000人受难。如果日本针对苏联、美国和英国成功投放生物武器,那么悲剧的规模可能达到数万甚至数十万人。”

1945年8月8日,苏联在掌握无可争辩的日本准备动用细菌武器证据情况下,并秉承与美国和英国的联盟责任,向日本宣战。同时,还完全遵守了外交准则。苏美英三国领袖两周前签署的“波茨坦宣言”,实际上是要求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但日本领导层对文件置之不理。

 8月9日,苏军开始发起远东攻势,战役包括满洲、南萨哈林和千岛群岛。毫无悬念,关东军被摧毁,侵略者被从中国东北赶出。实力雄厚的日本关东军仅在2周内就不复存在。

苏联参战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在投降书上签了字,由此持续6年的二战结束了最后一页。但苏联与日本终战和平协议还未签署。

前景如何?俄罗斯历史军事协会学术主任米哈伊尔·米亚科夫认为,联邦安全局解密文件还原了日本军国主义战争年代活动的真实情况,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几乎不会影响缔结和平条约的可能性。提醒一下,其中的障碍是南千岛群岛4个岛屿。日本认为岛屿是其“北方领土”,坚持要求归还。莫斯科的立场是,岛屿根据二战结果已经进入苏联版图,俄罗斯对其主权毋庸置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日本 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