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组织采样方式或许能挽救顶级掠食者——活化石鳄雀鳝

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的理查.拉达兹(Richard Raddatz)站在一条鳄雀鳝旁。拍摄于1905年伊利诺州芝加哥PHOTOGRAPH BY CHARLES C

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的理查.拉达兹(Richard Raddatz)站在一条鳄雀鳝旁。拍摄于1905年伊利诺州芝加哥PHOTOGRAPH BY CHARLES CARPENTER/FIELD MUSEUM LIBRARY/GETTY IMAGES

鳄雀鳝的分布范围很广,包括中美洲及古巴。 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鳄雀鳝的分布范围很广,包括中美洲及古巴。 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GarLab团队──从左至右是奥黛莉.贝兹(Audrey Baetz)、索罗门.大卫、德瑞克.索尔曼(Derek Sallmann)──于2021年在密西西比州

GarLab团队──从左至右是奥黛莉.贝兹(Audrey Baetz)、索罗门.大卫、德瑞克.索尔曼(Derek Sallmann)──于2021年在密西西比州的圣凯瑟琳溪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St. Catherine Creek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测量一条很大的鳄雀鳝。所有鱼都在收集资料后被安全释放。 PHOTOGRAPH BY KENT OZMENT/SOLOMON DAVID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JASON BITTEL 编译:涂玮瑛):新的组织采样方式或许能挽救这种3公尺长的「活化石鱼」,顶级掠食者鳄雀鳝已经从密西西比河的部分地区消失了。

鳄雀鳝(alligator gar,俗称鳄鱼火箭)是一种牙齿参差不齐的鱼,体长超过一张公园长椅,体重也超过一头美洲狮。它身上覆盖的硬鳞使它看起来像装甲恐龙,而这是有理由的:它是北美洲第二大的鱼,自1亿5700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就一直生生不息。

路易斯安那州尼可斯州立大学的鱼类生态学家索罗门.大卫(Solomon David)说,很多人并未察觉这种3公尺长的鳄雀鳝依然存在,但当他们发现时,第一个想法往往是恐惧。

不过,「它们跟短吻鳄、狮子或其他可以撕碎猎物的动物不一样。」大卫说:「它们必须把猎物整只吞下,所以它们对人类是无害的。」

鳄雀鳝的体重可超过135公斤,确实在某个方面跟短吻鳄有相似之处:它们是顶级掠食者,这代表它们为原生栖地──主要是美国密西西比河中游及下游流域──提供重要的生态系作用。大卫说,这种淡水鱼会透过猎捕小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控制猎物族群的数量。

不过,鳄雀鳝的顶级掠食者角色已经让它在垂钓者甚至州野生动物管理员中的名声不佳,这些人有时会尝试消灭鳄雀鳝,因为他们认为鳄雀鳝会跟他们竞争捕鱼。 1930年代,德州渔猎委员会甚至建造了一艘可以在水中释放电压的船。他们将这艘船称为「电力鳄雀鳝毁灭者」(Electrical Gar Destroyer)。

由于这些直接威胁,加上水坝建设、泛滥平原排水导致的栖地流失,如今鳄雀鳝在原本常见的美洲上游河系已经变得极度罕见。在某些州,例如俄亥俄州及伊利诺州,这种动物已经完全消失,被认为在当地绝种。鳄雀鳝的分布最南可达中美洲,并在分布范围的南部还算常见,特别是美国某几州,例如德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这也是为什么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它们列为无危物种。

大卫说:「这是规模大小的问题。有些生物在全球可能是无危物种,但在地方上绝对不是。」

因此,大卫和他的同事正在努力扭转这种鱼日益减少的趋势,例如在圈养环境中繁殖,以及构思在不伤害它们的情况下进一步了解这种动物的方法。在《美国渔业学会会刊》(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于1月刊登的一篇研究中,大卫和同事显示,与其切入鳄雀鳝的肉来收集检体,不如采集小片段的鱼鳍,也能提供相同资讯。

「亲眼见到这些动物的时候,光是它们的体型就能让你大吃一惊。」大卫说:「它们是河中巨兽。」

鱼鳍片段,事半功倍

为了保护鳄雀鳝,科学家首先需要了解基本资讯,例如这些巨兽的栖息地点及食物。要达成这个目标,他们通常需要采集钱币大小的鳄雀鳝组织检体,其中含有科学家能用于追踪鳄雀鳝行踪的微量元素。

然而,德州科罗拉多河下游管理局的水生生物学家堤雅.弗雷德克森(Thea Fredrickson)说,因为鳄雀鳝具有像中世纪锁子甲一样的鳞片,所以采集如此数量的组织既耗时又痛苦,还可能对动物造成紧迫。

「这绝对可能致命,但我们不得不这么做。」

幸运的是,在他们的新研究中,弗雷德克森和大卫刚证明,从鳄雀鳝身上采集鱼鳍片段要容易多了。

大卫说:「这也让我们能对生物重复采样。」他强调鱼鳍很快就能长回来。 「假如我们在一两个月后或者一年后抓到同一条鱼,我们可以看到那条鱼的生长有什么变化。」

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的研究生物学家泽布.霍根(Zeb Hogan)说:「我发现这篇论文〔的〕结果很有潜力。」他并未参与该研究。

霍根说,有些鳄雀鳝能活到95岁以上,所以每只个体都很珍贵。

霍根说:「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却又不想牺牲一条年老或生长如此缓慢的鱼。」他也是一名国家地理探险家。

尽管已经有研究显示,采集鱼鳍片段的技术在其他鱼类有效,但从未有人试过对鳄雀鳝使用这项技术。如今这种方法证实有效,科学家已经开始在密西西比州的圣凯瑟琳溪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使用这项技术。

今年2月,大卫与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及其雀鳝生物学家凯拉.基墨(Kayla Kimmel)在该保护区捉到了许多雀鳝,包括一条比大卫的身高还长的大型标本。他们标记了这些动物,并抓了十只个体用于一项圈养繁殖计画,该计画在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二等兵约翰.艾伦国家鱼类孵化场」(Private John Allen National Fish Hatchery)进行。如果一切顺利,这十条鱼的后代将会被再引入雀鳝已经消失的美国地区。

演化奇迹

全世界有七种雀鳝,它们随着时间的变化都相对微小,因此被称为「活化石」。

大卫说:「它们找到了一种有效的体型呈现,然后就一直沿用下去。」他解释,这种鱼的体型又长又窄,使它们能迅速扑向猎物。

鳄雀鳝也可以呼吸空气,这让它们能在炎热又低氧的环境中生存,包括半咸水河口或什至是海水。

它们还有一种有用的适应特征,就是有毒的卵。有趣的是,这些卵似乎不会使其他鱼类致命,却可能毒杀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特别是节肢动物,例如甲壳类。大卫说,这或许代表它们特别演化出毒素,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蛋不受螃蟹及螯虾侵害。

他笑着说:「不过,民众应该牢记『不要吃雀鳝鱼子酱』。」

挽救巨型淡水鱼

淡水大型动物群的大致定义是平均体重超过30公斤的动物,它们是地球上最濒临绝种的动物之一。根据《全球变迁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于2019年的一篇研究,自1970年开始,淡水大型动物群的全球数量已经减少将近90%,是陆上或海中脊椎动物数量减少幅度的两倍。

由于过度捕捞、污染和水坝,所以鲟、鲑、巨无齿𩷶等大型鱼类──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型鱼类──已经出现更严重的下降趋势。

这就是为什么大卫正在用各种方法,努力改变大众对这些动物的观感。有时是在社群媒体上使用雀鳝的双关语,有时是在明尼苏达州议会面前作证支持一项新法案,以便提供一些保护措施给雀鳝及其他所谓的「无钓游价值之鱼类」(rough fish),而非让它们遭到任意杀害。

大卫说:「我很荣幸能与愈来愈多的保育人士合作,为这些迷人的大鱼争取更多尊重。」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鳄雀鳝 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