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一个恐龙世界

  三次发掘惊喜不断

  1964年秋,国家地质部第一石油勘察大队考察诸城地质时,被恐龙涧沟底裸露出的巨大龙骨留住了脚步,国家地质部地质科学院遂派出古生物专家前往发掘。3年的发掘结果令人震惊,多达30吨的龙骨被运回北京,部分龙骨被装配成两具恐龙骨架,分别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其中一具骨架高8米、长15米。因其体形高大,被命名为“巨型山东龙”。经专家鉴定,这些龙骨是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鸭嘴龙,而且是人类以前从未发现的新属种。更让人吃惊的是,数量如此惊人的化石,只是恐龙涧埋藏点的一小部分。

  1989年4月至1991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诸城市组成科考队,在恐龙涧一带展开第二次发掘。经过近4年的发掘、修复、补配,于1992年5月装架起一具高9.1米、长16.6米的恐龙骨架。这具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鸭嘴龙骨架,现陈列于诸城恐龙博物馆内。科考队领队、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赵喜进教授将其命名为“巨大诸城龙”。同时,现场还发掘出与鸭嘴龙同时代生活的大批脊椎动物化石,如肉食龙牙齿、虚骨龙爪尖、鳄类牙齿和甲片、龟鳖类甲片等。两次有规模科学发掘,共出土50多吨恐龙化石,装配起4具恐龙化石骨架。

  2007年,诸城市把“在恐龙涧建立国家地质公园”这一前瞻性的决策,庄严地写进了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2007年,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开发建设项目被确定为全省重点扶持的旅游大项目和潍坊市十大旅游重点工程。2008年1月以来,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着手展开第三次大规模科学发掘。诸城市成立了恐龙化石资源开发及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筹建领导小组,聘请恐龙专家赵喜进教授为顾问,具体领导恐龙化石资源开发及白垩纪地质公园的筹建工作。经恐龙专家勘查,诸城境内遍布恐龙化石资源,已知埋藏点多达30多处。截至2009年10月,领导小组科学决策、科学施工、统筹调度,挖掘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发现大量恐龙化石。最让人兴奋的是,在恐龙涧多处发掘点发掘出比“巨大诸城龙”更粗更长的鸭嘴龙股骨、肱骨、肋骨、胫骨、肩胛骨化石,如此集中很可能源于同一具恐龙。目前已装架起体长超过20米的“巨大华夏龙”鸭嘴龙骨架,堪称“世界龙王”。

  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权威专家的指导下,第三次科学发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果。截至目前已发现库沟恐龙化石长廊、恐龙涧化石隆起带、臧家庄化石层叠区等三处大规模恐龙化石埋藏地,发现恐龙化石15000多块。构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群。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团来发掘现场考察,惊叹声不断:“了不起的世界自然地理奇观!”“太壮观太神奇了!”“这是地球献给人类的宝库”……为什么恐龙涧的恐龙化石如此集中赵喜进教授解释说,“这些恐龙可能是在一起游移活动时,突然间遭到某种外力作用,很可能是毁灭性的火山爆发,导致恐龙灭亡。然后洪水将恐龙尸骨移动,最终在恐龙涧一带沉积。从化石的磨圆度来看,这些骨头没有经过长时间摩擦,骨骼外表仍很尖锐、粗糙,说明恐龙生活栖息地就在当地这个范围。”目前所发掘出的化石只是冰山之一角,诸城到底还蕴藏有多少化石,连专家都说不清。

  化石保护工作日臻完善。在发掘过程中,领导小组特别重视化石的保护工作,诸城市人民政府专门颁布《政府令》,设立化石保护区,把化石的保护放在首位。此外,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权威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化石发掘人员和修复人员运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发掘设备和技术对裸露化石进行有效保护和科学修复,做到了科学发掘、科学保护和有序利用。

  目前,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在三次策划论证的基础上,正在积极进行规划设计中,不久,一座集科研、科普、修学、观光、体验、休闲功能于一身,世界一流的地质公园将屹立在世人面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