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可能搭载女航天员

  中国发展载人航天是综合利用,环保节约

  记者:刚才也谈到我们国家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感觉到我们国家虽然度过了金融危机,但还是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军费比例都降低了,那么我们载人航天经费有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呢?

  张建启代表:载人航天工程本身按照中央的要求,它是适度的发展,并且目标都是有限的,它本身是一个重点规划的工程。这方面没有受到什么的影响,国家一个方面是正常投资,另一方面在工程管理上也是坚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另一方面也尽可能做到一个项目多种用途,中国的飞船跟国外最大的差别是,国外飞船它的留轨舱一般是作废处理,而我们精打细算,把留轨舱又做卫星来使用。

  这一次神舟七号出舱活动的气闸舱,国外都是用完就报废了,而我们把它用作小卫星进行储备,为我们下一步交会对接做一些技术储备,通过精确的管理和综合的利用降低它的消耗或者让它产生最大效益。

  记者:每一分钱都要起到最大的效益?

  张建启代表:对,在这方面做的很多实验,为我们其他领域也做了一些铺垫。像神舟七号就做了中继卫星的实验,这也为下一步如资源卫星等技术奠定了一个基础,我们做了很多超前的事情。

  记者:同时,航天事业也不是纯投入,应该也会带来产出,也会产生经济效益吧?

  张建启代表:对,航天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在航天领域,按照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计算方法,应该是1比8、9到10的投入和产出比,效益是比较高的。包括通讯卫星,现在家家收看电视等,效益是可观的。还有中国目前发展的导航卫星,产出也比较多。

  除了经济效益以外,载人航天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无论美国也好、俄罗斯也好,都把这个放在第一位。第一是展示国家综合国力,另外也提高整个民族凝聚力,使整个民族团结一心,更加投入国家建设当中。在这方面产生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中国载人航天建设,培养了人才,拉动了经济

  记者:当年为了第一个升上太空和第一个登上月球,美国和苏联两个国家争的很厉害。

  张建启代表:对,载人航天问题美国国内争论了40年,要不要做?为什么要做?最后才有了统一的看法。它是彰显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工程,并且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更明显。中国研究载人航天的时候面临一个困难,当时文化大革命造成人才断档,但通过对载人航天工程的投入,培养一大批新生的科学技术人才——不光在航天,电子、材料、机械加工等方面,使中国的科研水平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到很多单位去看过,以前我们欠帐很多,科研条件很差。通过这些大工程的投入——尽管投入不是很多,因为那个时候钱还很值钱,整个科研条件上去了,为中国后三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特别表现在科学技术上。

  记者:这是无价的财富?

  张建启代表:对,特别是人才的培养。现在无论航天、电子、包括机械精加工等方面,骨干普遍都是30多到40多岁这批当时的年轻人,这是现在花多少钱也无法达到的。

  记者:我们也知道进行空间站研制的很多单位在上海、天津,而新发射场建在海南,这些大型项目落户地方以后,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也很大吧?

  张建启代表:对,有些项目建到天津以后,对天津渤海新区的建设是一个拉动。发射场建到海南,它对海南当地经济和群众生活也是一个拉动,带动整个海南相关产业。据了解,发射场进入海南以后,在文昌一下吸引了很多相关单位在当地投资,大约超过海南发射场投资的五、六倍,使当地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另外长远来看,将来海南发射场它重点事发射高轨道卫星以及通讯卫星,那么通讯卫星如果在西昌发射或者在海南发射有什么不同呢?在海南发射的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的卫星寿命要延长两到三年,因为它温度低。那两到三年,现在通讯卫星一般是三十到四十个转发器,如果从经营角度来看,那么发射两三颗卫星,多盈利增加的钱就能把发射场建设起来,所以这个经济效益也是很高的。

  记者:这说明航天发展也成为国家战略投入?

  张建启代表:从长远发展这是必须走的一步。现在提出环保、低碳经济等理念,因为现在运载火箭用的燃料是四氧化氮,是有毒有污染,所以我们必须发展液氢、液氧以及液氧煤油和固体燃料等新的技术,这样才能最大幅度的降低对环境污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