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周忠和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有一点突然。”从江都走出去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正在野外考察,对于这一新荣誉,还没有时间去好好想一想。

  1

  得知消息时正在野外考察

  昨天,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位列外籍院士名单中。

  周忠和,江都仙女镇人,1982年毕业于江都中学。昨晚,记者联系周忠和时,他正在辽宁陪同美国《科学》杂志的编辑进行野外考察。“我是昨晚获悉的,用手机上网时,电子信箱里收到三位美国同行以及一位德国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祝贺信,才知道自己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第一时间有点不太相信,因为自己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周忠和说,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评选是秘密进行的,不需要通知当事人,也不需要提交申请材料,只有在公布的时候才知道哪些人会当选。

  “偶然之间多了一项荣誉,有点不适应。”周忠和将荣誉作为工作的动力,“对我个人来说无所谓,但是对古脊椎动物的研究有帮助,会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到这一冷门学科,认识到我们研究的重要性。”

  2

  诚实好强,最适合搞研究

  虽然和周忠和多年没见面,当年的班主任胡新文对他印象深刻。“周忠和是1982年毕业的,成绩相当优异,学习委员,同时又是物理课课代表。”

  “他是一个农村孩子,生活朴素,回家时还帮助家里挑大粪、干农活。”胡新文回忆说,周忠和在班里学习刻苦,爱读课外书,物理和化学成绩很好。“虽然没有上物理、化学专业,但是古生物专业用得上放射性同位素等物理化学知识,应该对专业是有帮助的。”

  “他性格诚实又好强,最适合从事研究工作了。”胡新文告诉记者,周忠和这一班学生共有40多人,一本就考上了25个。“从事学术研究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今天他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与学校当年这样的教诲分不开。”

  3

  走上今天的路“很偶然”

  为什么要选择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这一冷僻的研究领域?“很偶然!”周忠和告诉记者,他在江都中学读高中时,班主任胡新文老师喜欢历史和水文,在班上给大家订了一本《化石》杂志。他从这本杂志中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化石的知识,对化石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这是自己能和化石搭上边的最初的记忆了。”周忠和说,当时不知道这本书其实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办的,现在他也到了这个研究所,非常偶然。

  周忠和最终走进化石领域也是一件“偶然的事情”。1982年高考报考时,他第一志愿是有机化学,第二志愿是古生物学。“考试的时候,发挥有点失常,自己也不清楚怎么回事,后来收到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进入了地质系学习,至此和古生物结缘一生。”

  4

  “华夏鸟”改变学术轨迹

  “作为孔子鸟化石的发现者之一,也很偶然。”周忠和回忆,1990年夏,一个朋友喊他到辽西老家玩,正好要做硕士论文,需要一些化石。在一个小山沟找到了一种白鲟科鱼化石,这是现代生活着的长江白鲟最早的祖先。

  找到了白鲟科鱼化石,论文也有了。9月,周忠和再次来到这里,又找到两块鸟类化石。

  “很完整,保存得也很好。”周忠和说,最为完整的一块化石后来被命名为华夏鸟(孔子鸟)。这次华夏鸟化石的发现改变了周忠和的学术轨迹,也使得他的研究大放光彩。

  喜欢野外考察的无拘无束

  “很多人对古生物不了解,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意义。”周忠和说,通过古生物的研究可以寻找出地球、生物以及人类的起源之间的关系。

  “最想做的事情是科普,希望能写一手好的科普文章。”周忠和说,他想写恐龙方面的科普文章,告诉人们关于恐龙的起源及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虽然如今众多荣誉加身,周忠和还是喜欢去野外考察。“在郊外无拘无束,很舒服,很有乐趣,可自由想象,这是一个科学家最需要的东西。”

  “我是江都人,也是扬州人。”周忠和说,每年春节都要回家过年。“我兄弟姊妹四人,每年都要回家和他们聚一聚。”周忠和最后告诉记者。

记者高锦岭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美国 院士 周忠 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