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第四纪冰川曾覆盖苏州

  ——— 释 疑 ———

  “冰臼”原由“水钻”研磨而成

  谢越岭东山湾、陆家湾山头,分布着数十个奇形怪状的石臼,它们或缸状、或碗状、或盆状、或壶形、或柱状,最大直径有80公分,深达60公分,盈盈之水载着腐草,沉淀其中,形成了不知多少年月的草泥堆积,难道是谁用“大力神”钻出来的吗?

  有一天恍然大悟,这不是“石臼”,而是“冰臼”!最后一次与俞小康、季伟秋一起进山考察,同伴无法否认我的推测:那时的苏州大地,应该是一望无际的冰盖,厚重的冰盖在山脊处产生裂缝,天暖之后,融化的雪水裹挟着冰块、碎石从裂缝处飞泻而下,这股雪水在冰层的巨大压力下,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从而形成深坑,出现“冰臼”。拿地质学术语来说:“冰臼是大规模古冰川作用的直接产物,古冰川的融水沿着冰川裂缝自上而下冲蚀基岩产生的。”

  冰水擦痕、冻裂石证明冰川期极度高寒

  在寒山、谢越岭一带,坚硬的花岗岩上,散布着许多条状印痕,仿佛有坚硬的物体在上面划过,印痕深而长。这是冰川在挤压、推进过程中留下的擦痕。 还有许多自然堆起的巨石,显然来自强大水流的力量。它们或叠加,或交错,在被磨蚀、冲击了若干年后,有一天突然崩塌,由山峰高处往低处滚落,随意组合,毫无章法。有的大石头裂开了,那是冻的。因为冰川寒冻阶段,冰缘地带还是很冷,石头都被冻裂。这种石头在寒冷地区很常见,人力打不开它,只有冰冻的力量。冰冻使石头产生了裂缝,砸下时中间碎开。

  苏州地区曾具备孕育冰川的条件

  冰川发育与海拔高度、地理纬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冰臼之父”韩同林教授在青藏高原某些高海拔地区、西伯利亚高纬度地区都没有发现冰川。相反,纬度低的沿海地区,有足够的降雪量、温度降到冰点以下,就有可能形成冰川,比如福建也发现了冰川遗迹。苏州离东海不过百多公里,古代距离海岸线更近,水气充足,当温度降到冰点,具备孕育冰川的条件,何况还有确凿的冰川遗迹佐证!

  伟大的冰川侵蚀也许远远超出了现代人的判断,冰川刨蚀和挖掘,挟带岩石碎块的冰川以自身剧烈的磨蚀和挖掘,造成冰蚀地貌,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在苏州花岗岩上,它们雕塑出了“冰蘑菇”、“冰坐椅”、“冰壶”、“冰臼”,还有“石坡”、“石浪”、“石莲花”……苏州西部谢越岭、寒山、支硎山、花山、天平山地带连绵着坚硬的花岗岩,这正符合冰川雕塑的条件及结果!

  ——— 专家观点 ———

  韩同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看了与冰川相关的7组照片,目前判断,这些东西所在山崖都是在基岩上。尤其是分布于山顶上的冰臼的存在,这说明,第四纪时期冰盖曾经覆盖过这个地区。照片中,所有石头状地貌与冰臼一起都可以相互应证。证明它们曾经为冰盖所覆盖,为冰盖冰川所侵蚀和冰水所冲蚀作用下形成的。

  孙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学研究室主任):

  根据文中描述的岩石状貌,只有冰川能做到,别的自然界里任何一种东西都无法将石头打磨成这个样子。由于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国东南部许多遗迹已经很难看到。如果“第四纪冰川曾经覆盖苏州大地”这个推断成立,那么,冰川研究就往中国东部扩大了许多,这对于研究中国气候变迁史将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个价值就非常大了。


科技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