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团体干预未能在受到虐待的华裔妇女中产生有意义的抑郁症的改善

据8月4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这是一期有关暴力和人权的专刊) 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在那些作为亲密伴侣暴力事件幸存者的华裔妇女中,一种权益团体的干预没有产生受害者抑郁症状在临床上的有意义的改善。其干预手段包括:激励培训以及来自社会工作者的电话支持。

针对女性的亲密伴侣暴力(IPV)对受害幸存者来说具有负面的精神健康后果,其中包括抑郁症。权益团体的干预目的是通过帮助受害者对处境的了解、发现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达到她们所设立的目标来提高受虐待妇女的自我照顾能力。

中国香港大学的Agnes Tiwari, Ph.D.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由评估员盲评的,对200名年龄18岁或以上具有亲密伴侣暴力历史的华裔妇女的随机对照试验。该项试验是在2007月2月至2009年6月间在香港的一个社区中心开展的,旨在测定权益团体的干预是否能够改善亲密伴侣暴力幸存者的抑郁症状。

该项干预是由一个长达30分钟的激励培训与安全评估和计划相结合所组成的;激励培训是由一名注册的社会工作者所给予的,其聚焦点是改善选择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后,该社会工作者会提供每周一次的电话支持。在对照组的女性所接受的是通常的社区服务,其中包括孩子照顾、医疗照顾和宣传以及娱乐节目等。

这2组的妇女所报告的平均发病率为:在基线水平的严重抑郁症、在3个月时的中度的抑郁症以及在9个月时的轻度的抑郁症。

文章的作者报告说:“在对基线值进行校正之后,在 3个月和9个月时的变化干预效应没有明显的不同。”

这2组的女性报告说,其伴侣的心理攻击的平均发生率在最初的时候有所增加,接着在研究完成的时候,该发生率变低。

在随访性的电话支持中,这些女性所表达的需要聚焦在孩子抚养的问题上,但很少聚焦在与她们关系密切的伴侣的问题上。

文章的作者得出结论:“在这一由权益团体对居住在社区中的华裔妇女进行干预的随机化临床试验中,这些干预没有产生对抑郁症状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


EurekAlert!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妇女 华裔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