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武则天继续安息吧

近日,有关专家透露,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再次研究是否大规模考古勘探乾陵的文物遗迹,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陕西乾陵能否开掘的争论又起。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的遗骸都凑不齐,为什么武则天乾陵独善其身?(据1月12日中国新闻周刊)

其实这样的争论早已不新鲜了。就在四年前的2008年、也是在“纪念武则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有关专家就提议,要准备大规模的勘探乾陵陵域,为今后的挖掘做准备。当时的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甚至已经着手工操作,但因海内外的舆论普遍反对,准备工作不了了之。

武则天入葬乾陵已经1000多年,在这位中国唯一女皇弥留之机,下令后人在她的陵墓前立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任人评说。在这1000多年个悠悠岁月中,很多人对她的生前功过是是非非指指画画,但更多的人把目光集中在这些地下宝藏,唐末农民起义,起义头领黄巢动用40万起义军深挖乾陵,但挖错了方向,劳作了半年,无功而还。以盗墓著称的五代刺史温韬又动用数万人挖掘乾陵,却恰遇整天狂风暴雨,温韬吓坏了,也彻底断绝了挖掘乾陵的念头。就在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也打起了乾陵的主意,他利用军事演习作幌子,强行炸开了墓道旁的三层岩石,但不知天作美还是心怀鬼胎,最终还是没有半点收获。

这里面据说有宝藏500吨,除了许多价值连城的文物外,人们最关注的就是一部《兰亭序》,据史书记载,《兰亭序》本来是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的最爱,李世民在遗诏中曾明确要求在他死后要将《兰亭序》放在他的头下,但在温韬盗开李世民的墓时,那里并没有《兰亭序》,于是,民间就传闻《兰亭序》其实是在武则天的乾陵里,现在人们要求考察和挖掘,也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就冲着《兰亭序》去的。

乾陵是属于凿山建穴,规模宏大,在当时几乎动用了天下所有的能工巧匠,人力物力,比今天的三峡工程还要庞大,因此在考古界也把挖掘乾陵称为考古界的“三峡工程”,也正因为如此,乾陵才能安然度过1300年的历史,屡遭破坏而墓葬无恙,如果挖掘出来,那些庞大的文物保护工程将是一笔惊天的开支,而且就是利用今天最先进的科技力量也不可能将这些文物保护的完好无损,这也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今天我们是否有必要动用三峡工程的力量去挖掘乾陵?

现在虽然有人说当时的郭沫若先生曾数次建议周恩来总理挖掘乾陵,却闭口不谈当时周总理的态度。总理当时直言不讳的对郭沫若说,还是让它留在地下吧。考古重要,但终不能实行“破坏性考古”。在这一点上,其实我们有过很深刻的教训,曾经在考古中挖掘出一些非常珍贵的古丝绸,但这些古丝绸一见自然空气,就成了一块烂纱了,就是保存下来的,也只能永远放在冰箱里。兵马俑我们挖掘出来了,虽然经过国家强力保护,有些兵马俑还是遭到不同程度的破损,就是现在保护起来,还是政府一笔沉重的负担。而对乾陵来说,它需要的保护工程和科技水平都是远远超过兵马俑,这些文物一旦出土,保护设施和科技水平一旦达不到要求,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人说,文物放在地下也可能会受损,但是,谁都不可否认,在准备工作没有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完封不动的放在地下将是最好的保护,也可以这么说,在和平岁月里,让文物放在古墓里,保护古墓安全远比挖掘出来保护要容易的多。这是我们国家的一笔“不动产”,好比我们有一个“定期存折”,只要存在一天,它不仅不会损失,还会不断的增值,而一旦取出就会打乱,何况我们现在并不是非要挖掘不可的时候。

说到考古的价值,唐代虽然久远,但比起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就近的多了,可以说,乾陵里重要的是文化作品,但那些文化并不是“失传”的文化,不过是一些“原本”“蓝本”和“经典”,我们现在挖掘它,其“经济”价值恐怕远远高于它的研究价值。就像那部《兰亭序》,即便我们在乾陵里找到了它,那又能说明什么?唐代的丝绸价值很高,可能放在冰箱里供人研究和参观吗?“经济”价值都很高,可我们能拿它卖钱吗?而在今天市场经济并没有完全理顺的情况下,有些文物一旦出土,就有可能失落和损坏。因此,我们要保护乾陵,就要保护它的完好无损,现在还是应该让武则天继续安息,我们没有必要打搅她,因为还远远不到时候。


海南网 朱少华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