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万年前“张氏三水鸟”填补南方鸟类化石空白

张显球展示经修整后的张氏三水鸟化石复制模型

张氏三水鸟右侧后肢化石(uux.cn)。这件鸟类后肢化石保存了鸟类右侧胫跗骨远端、完整的跗趾骨和四只爪,其中跗趾骨长度为64毫米、宽为10毫米。

2009年在三水盆地采获的一件鸟类化石填补南方鸟类化石空白

曾想过早在5000多万年前,原始鸟类长什么样子?它们的生活习性如何?需要面临大自然的哪些考验?2009年在三水盆地采获的一件鸟类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近日解开了这些谜团,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一份出名的古生物学期刊上。

专家组对化石保存的这一鸟类建立了新属新种——张氏三水鸟,献给参与发现鸟类化石、并且在三水盆地工作多年的地质学家张显球。据了解,张氏三水鸟化石的发现填补了南方过去一直没有发现鸟类化石的空白,是古生物化石的重要发现。

揭秘:长腿涉禽鸟类 挨三水湖盆而居

据了解,这件2009年4月发现的鸟类后肢化石保存了这一鸟类右侧胫跗骨远端、完整的跗趾骨和四只爪,其中跗趾骨长度为64毫米、宽为10毫米。“经专家王敏等研究鉴定,化石代表一类咀细长而向下弯曲、长腿的涉禽鸟类,挨着三水湖盆而居,很可能是食用水生生物。”张显球介绍,距今约1亿至5000万年前,由于受到强烈的断块运动和岩浆活动,面积约3300平方公里的三水盆地表面变得凹凸不平、整体形状不规则,水体汇聚其中。到了古近纪,湖盆的沉积中心逐渐转移、抬升并且缩小。

“化石所保存的鸟类就生活在那个时期,距今约5000万年。此后三水盆地逐渐上升为陆地。”张显球表示,由于没有找到这种鸟其他部位的化石,其更多的生活特征就难以推测、考究。

价值:首次在南方发现古老鸟类化石

记者获悉,研究该鸟类化石的论文近日刊登在波兰古生物学报2012年57卷第三期上。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生王敏表示,经过详细的形态对比研究,发现这一鸟类后肢在骨骼形态上与鹳形目很相似,但是独特的下跗骨结构将其与已知的鹳类相区别,故建立了新属新种——张氏三水鸟。“鸟的属名表明化石在三水盆地发现,种名张氏献给在三水盆地工作多年的地质学家张显球。”

王敏在论文中指出,三水鸟代表了首次在南方发现的距今5000多万年的鸟类化石,丰富了我国古近纪鸟类的化石记录以及地理分布。此外,三水鸟脚爪指节骨的比例和爪子的弯曲程度,意味着其很可能习惯于生活在类似湖泊湿地的环境。

建议:筹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近年来,张显球等地质工程师先后挖掘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包括鱼类、蛙类、龟鳖类、恐龙类、鸟类等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微体化石及植物化石,多达20个门类。

近日,前来考察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元清指出在三水盆地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保护化石,“化石挖掘、收集后应放入博物馆进行研究和保护”。地质专家也认为,当务之急就是筹建三水盆地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并且把已挖掘的大量古生物化石统一收集起来陈列其中,邀请资深专业人士鉴别、分类研究。


文字:广州日报 李文慧
图片:神秘的地球uux.cn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鸟类 张氏三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