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末日式”的大灾难

清末无家可归的灾民

古代合网式捕蝗图

尽管“世界末日论”喧嚣一时,2012年12月21日还是安然而过。事实证明,所谓“末日论”纯属无稽之谈。不过,“末日式”的大灾难对人类而言确是客观存在的。据考,从上古到清末,中国自然灾害有四大多发和群发期。所谓“多发、群发”,是指水灾、旱灾、蝗灾、疫灾、地震等各种自然、地质灾害相对集中地出现,尚不包括战乱等“人祸”引发的灾难。

夏禹灾难群发期

“宇宙大洪水”时期 “大禹治水”

说到世界末日话题,人们常会引用汉乐府《上邪》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来形容。冬天打雷,夏天下雪,都属气候反常,为极端气候表现;而“天地合”,则是地质灾害地震、地裂所引发的灾难。

引发人类灾难首推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中,居于首位的是水灾和旱灾。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达5079次。其中,水灾1013次,旱灾1022次,雹灾541次,风灾512次,蝗灾460次,疫灾254次,霜雪灾194次,地震686次,饥灾397次。陈高佣主编《中国历代天灾人祸年表》涉灾范围更广泛,得出的数字更大: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达9697次,其中,水灾3459次,旱灾3504次。

事实上,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远不像学术上的统计,当大大超过。据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专家赫治清分析,秦汉至明清,以水、旱为主的气象灾害发生次数不断增多,时间间隔不断缩短。

自然灾害的直接后果,是人类的大死亡。统计资料显示,仅从西汉初年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死万人以上的重大气候灾害有144次;如果加上死亡万人以上的地震灾害,至少在160次以上。其中,导致十万、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死亡的大灾害有20次以上;仅清代死亡千人以上灾害便有413次,共造成51351547人死亡。

中国最早夏禹灾难群发期,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前后,这一时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灾和地震。当时是“宇宙大洪水”时期,“大禹治水”的神话即发生在这一群发期内。这一时期灾难的详情已无法描述和推测,目前有记录的,始于两汉灾难群发期。

两汉灾难群发期

汉末蝗灾数十万灾民“饥死者七八”

《中国灾荒史》依《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正史所列资料统计,秦汉460年间,旱灾81次,水灾76次,地震68次,蝗灾50次,雹灾35次,风灾29次,霜雪灾9次,歉饥14次,疫灾13次,总计达375次,实际发生肯定远超此数。

两汉灾难,多集中在西汉末年和东汉时期,王莽所建新朝灾难尤多,水灾、旱灾、蝗灾、霜冻、雹灾、雪灾、地震轮番袭来,饥荒连连。

新朝从公元8年至23年,共历15年。这期间,可以说中国老百姓没过上一年好日子。《汉书 王莽传》记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境内决口,洪水把清河郡以东几个郡都淹了。起初王莽担心洪水淹了元城县境内他家的祖坟,决定堵决口。后来看到洪水东流而去,没给祖坟所在的元城县境内带来威胁,便放弃筑堤治理,任由洪水泛滥,致兖豫平原为黄河水患所害长达60年之久,一直到东汉初年王景治河后,水患才减少。

水灾在王莽当政时,尚不算末日式灾难,最可怕的是蝗灾,当了15年皇帝,有3年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即黄河决口的始建三年、地皇二年、地皇三年。

地皇二年先发生秋蝗,次年接着发生夏蝗。蔽日蝗虫西行,连长安的皇宫内都爬满了,可想当年蝗灾的严重和可怕程度。好多关外灾民来京畿所在的关内地区逃荒,“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谁知,关内也在大闹饥荒,造成流民“饥死者十之七八”。为了活命,甚至出现“人相食”的人间惨剧。

除了天灾,人祸也加重了灾情。当时王莽下令赈济灾民,但粮食都让大小官吏贪污了。这些贪官还欺上瞒下,从街头买来精米饭和肉汁,拿进宫中给王莽看,说老百姓吃的都是这些食物。

明清群发期

明末瘟疫京城出尸“计数凡二十余万”

公元15至17世纪,中国的灾难又呈多发、群发趋势,系第三大灾难群发期,学术界称为“明清灾难群发期”,又称为“明清宇宙期”。

这时灾祸层出不穷,最凶猛的当是瘟疫。瘟疫的发生,往往与自然灾害相伴而生,即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明初大瘟疫,集中发生在朱棣(明成祖)当皇帝期间,那期间瘟疫横行,集中暴发了4次。第一次在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至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正月间,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邵武等多地暴发大瘟疫,“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

《明史 五行志》中,还有19次类似瘟疫记载。最严重的有两次,分别发生于万历年间和崇祯年间。这是两次可怕的鼠疫大流行,一直到清代都不时暴发。

鼠疫,民间俗称大头瘟、疙瘩瘟,染上三日即死。明中期以后,中西部地区开始有零星疫情发生,到万历年间开始大暴发,流行了20多年。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境内全都是重疫区,其中以山西境内为最。

万历年间的山西鼠疫是从北部大同一带开始的,万历《山西通志 祥异》记载,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当时山西境内的景象是,“灵柩出城者踵相接”,不少地方人都死光了,连埋尸人都找不到。

加上旱灾、蝗灾等灾害,时疫区几成人间地狱。以河南新乡为例,“万历十六年荒,人相食,大疫。死者枕藉,至不能殓,填弃沟壑竹。”

在朱由检(明思宗)主政的崇祯六年至崇祯十七年的12年间,鼠疫再度发威。特别是明朝灭亡的最后两年,即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七年(公元1644年),鼠疫疯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恐怖至极,“大疫,南北数千里,北至塞外,南逾黄河,十室鲜一脱者。”加上连着两年百年不遇的超大旱灾,当时一片世界末日景象。

北京虽然是京畿重地,也不能幸免,鼠疫肆虐。康熙《通州志 灾祥》记载,通州“崇祯十六年癸未七月大疫,名曰疙疽病,比屋传染,有阖家丧亡竟无收殓者”;昌平一带,“见则死,至有灭门者”。

城内情况更糟糕。清人吴震方《花村谈往 风雷疫疠》记载,崇祯十六年六至八月,京城内外流行疙瘩瘟,不论贫富贵贱,不分年老年幼,得病即死。兵部朱念祖访客回来,刚进门即死去。

这般暴死例子,在《风雷疫疠》中有不少记载,有一家全死光了,两个小偷乘机去偷东西。一个小偷爬在屋檐上,一个潜入屋内,将衣物首饰包成一包一包的,递给屋檐上的同伙带出去。结果两贼在行窃过程中发病而死,被发现时他们各自手中还拿着包,作递接状。

从吴文所记可见,当时北京城鼠疫相当严重,从城内抬出去掩埋的尸体,“计数凡二十余万”。现代学者估计,当时京城人口死亡率大约是40%,这是保守的估计,实际应该更多。在万历和崇祯的鼠疫中,华北三地死人总计在1000万。

晚清灾难群发期

超级旱灾酿“丁戊奇荒”饿死千万余人

明清两代都是灾难多发期,但清代比明代更厉害,以大水、大旱为例,明代两种灾害都是30余次,清代分别有60次、55次以上;八级以上特大地震,明代有2次,而清代有9次。

清代虽然大地震很多,但最突出的,是水灾和旱灾带来的人类灾难。

明代以来的特大旱灾,呈“百年一遇”周期性特征: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发生特大旱灾,百年后的崇祯十三年至十四年(公元1640-1641年)两年连遇特大旱灾;二百年后的康熙五十九至六十一年(公元1720-1722年)三年连遇特大旱灾。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遇特大旱灾,再百年后的晚清光绪元年至五年(公元1875-1879年),山西、河南、陕西、河北、山东等北方五省连续五年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其中以丁丑(公元1877年)、戊寅(公元1878年)两年最为严重,时称“丁戊奇荒”。

“丁戊奇荒”在中国灾难史都是特例,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之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山西、直隶各有饥民五六百万,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死亡相枕藉,共饿死1000余万人,另有2000余万灾民逃荒到外地,其间暴发大瘟疫更加剧了灾情。

随着旱情的发展,灾民根本找不到食物,于是开始“人吃人”。1877年冬天,在重灾区山西,人吃人现象随处可见,吃人肉、卖人肉,比比皆是。有活人吃死人肉的,还有将老人或孩子杀死后吃的……无情旱魔,把灾区变成了人间地狱,真似末日来临!

在百年一遇的超级旱灾中间,还有好多连着的旱灾,如康熙十七年、十八年,全国又连续两年大旱。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大江南北,河南、山东都发生了旱灾,叶梦珠《阅世编》记述,“赤地千里,京师尤甚,每日渴毙多人。”

皇城根竟然连喝的水都没有,每天都有好多人渴死。然而,厄运并未结束,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七月,京师又发生八级超大地震,一下死了几万人;全国同时并发水、虫、雹、疫灾,受灾州县多达200余个。


北京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灾难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