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第1万颗近地天体——“2013 MZ5”

发现第1万颗近地天体——“2013 MZ5”

发现第1万颗近地天体——“2013 MZ5”

近地天体数量随着直径增加而递减

近地天体数量随着直径增加而递减

天文学家发现并确认第1万颗近地天体(near-Earth object,NEO),目前暂时编号为2013 MZ5,这颗小行星是今年6月18日首度被位在夏威夷毛伊岛的泛星1号望远镜(Pan-STARRS-1)侦测到,天文学家视这项发现为近地天体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过未发现的近地天体数量可能还在此数目的10倍以上。

近地天体其实包含彗星和小行星,凡距离地球可接近到4500万公里以内者,皆可归为近地天体。近地天体的大小从几公尺到数十公里,其中最大的近地天体是第1036号小行星Ganymed(1036 Ganymed),直径约41公里。2013 MZ5本身约300公尺大,根据目前对其轨道的了解,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没有撞击地球的可能,换言之,它对地球没啥威胁性。

第一颗近地天体发现于1898年;之后100多年,仅有500颗近地天体在列。但是之后,在美国航太总署(NASA)于1998年开始近地天体观测计画(NEO Observations program,NEOO)后,近地天体发现数量大幅跃进,迄今已知的近地天体中,有98%是NASA资助的搜寻计画发现的。近年各式有能力的搜寻系统纷纷成立后,科学家更能藉此了解近地天体分布在太阳系的何处,未来会运行到什么位置。

在这1万颗已知的近地天体中,约有10%的直径大于1公里,这样大小的近地天体如果撞击到地球,势必会引起全球性的灾难。NEOO已确认这些大型近地天体都没有撞击地球的威胁,不过估计还有十来个尚未发现的大型近地天体,所以天文学家们还是不能太过放松。

绝大部分的近地天体直径小于1公里,而且数量是随着直径增加而递减。例如,天文学家估计直径约140公尺(1.5倍足球场大小)的近地天体约有1万5000颗,而直径仅约30公尺(约1/3个足球场大小)的近地天体则多达100万个。

直径30公尺以上的近地天体如果撞击地球上人口聚集之地的话,会引起重大伤亡。目前仅有约30%的140公尺级近地天体被发现,而30公尺级的发现率则仅有1%而已。

近10年内,NEOO已经达成搜寻到90%以上1公里级近地天体的目标。在2005年12月时,NASA受美国议会指示,扩大搜寻目标,达成搜寻到90%以上140公尺级的近地天体。当这个目标达成时,对地球的威胁大幅降低到设定这些目标前的1%而已。对人类社群而言,一旦能进一步得知一颗近地天体的威胁性有多少,变能想方设法让这颗天体的轨道偏折,将威胁性完全剔除。(台北天文馆之网路天文馆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近地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