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境内新发现360处地质遗迹

  由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李正琪领衔主持研究的《湖北省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课题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该项目去年6月开题,历经一年多的调研取得了重要进展:新发现湖北境内360余处重要的地质遗迹,加上之前发现的140处地质遗迹,全省目前已查明的重要地质遗迹达500余处。

  摸清亿万年地质遗迹家底

  名山大川、飞瀑流泉,深谷幽潭、奇石彩洞,这些壮丽非凡的景观,与其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如更确切地说,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我省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种类齐全,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为旅游观光、科学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资源。

  郧县青龙山、卧龙山一带发现的白垩纪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蛋化石群遗迹,是迄今世界上恐龙蛋化石最集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化石群,距今约6700万年至13500万年。长江三峡的宜昌王家湾全球赫南特阶层型剖面和宜昌黄花场全球中/下奥陶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是两枚宝贵的“金钉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金钉子”是各地史时期年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唯一全球标准,全球一共55枚,中国7枚,其中宜昌就有两枚。位于通山县的隐水洞,洞内遍布钟乳石奇观,形成于5亿年前寒武纪时期,是一座奇丽的地下宫殿。

  500余处重要地质遗迹,既有地质地貌景观,也有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还有人类遗迹、古生物化石遗迹,以及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是大地留给我们的一部极其丰富的“巨著”,一本有待人类进一步打开的“书”。

  研究过去,可以预知地球的未来。李正琪说,由省国土资源厅立项的《湖北省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课题,是对全省地质遗迹的“大摸底”。课题组7名成员已跋山涉水,踏遍了荆楚大地的大部分县市,调查了300多个地质遗迹点。

  省地矿局矿产勘查开发处处长、教授级高工董意群认为,摸清地质遗迹家底,对于保护地质遗迹,制定地质环境总体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珍贵地质遗迹亟待保护

  此次调研中,科研人员痛心地发现,由于利益驱使,一些古脊椎动物化石被盗挖,大型钟乳石被“行家”敲掉,做成观赏石。

  李正琪介绍,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一些珍贵地质遗迹景观遭破坏、被盗现象严重,这些盗窃和破坏对原遗迹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大打折扣;二是由于无专人管理,一些地质遗迹保护区内设置的界碑、标志碑被人为毁坏,有的如今已荡然无存;三是已开发的地质遗迹景观区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四是长期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导致地质遗迹被破坏。

  中国地质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教授鄢志武认为,地质遗迹保护应遵循“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以开发促进保护,在开发过程中要避免画蛇添足、喧宾夺主,比如防止在珍贵地质遗迹周围或附近任意增加一些人工建筑、大树及一些古怪物品。

  董意群则提出尽快建立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地方性法规,以立法促保护。同时,在大型工程建设上马前,要进行地质遗迹影响评价,等同于安全评价、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填补世界地质公园的空白

  据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统计,截至目前,我省共有郧县恐龙蛋化石群、长江三峡、木兰山、神农架4个国家地质公园;9处省级地质公园,分别是南漳水境湖、通山隐水洞、远安张家湾水生爬行动物化石群、恩施州清江源、武当山、崇阳百泉、竹山堵河源、五峰、黄冈大别山等,还有长阳人、九宫山、大洪山、丹江口石鼓、房县野人谷5处省级地质公园已通过专家评审。

  这些地质公园的建立,既使我省珍贵的地质遗迹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又充分挖掘了地质遗迹的科学和资源的珍贵价值;还成为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休闲旅游的基地。然而,全世界共有55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我国有20个,但我省目前尚无一个。

  鄢志武教授呼吁,以我省地质旅游资源为依托,以长江三峡及邻近恩施等景区为重点,联合规划,倾力打造我省世界地质公园。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陈岩 通讯员晏丽)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地质 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