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为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

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为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

  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用做科研的同时,也被用来为我市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图为2007年8月28日,市民带孩子在利用天文台的望远镜观看“红月亮”。

  记者从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威海市天文台)获悉,今年天文台对威海市公众开放13次,从3月到11月该天文台将为公众提供每月一次的月亮、大行星、梅西叶天体观测以及每两月一次的太阳观测。
 
  今年恰逢天文望远镜诞生400周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国际天文年”。天文台将安排不同主题的科学普及活动。遇到特殊或突发天象,天文台也将及时开放。月亮、大行星、梅西叶天体观测的观测时间原则上安排在周五晚上,太阳观测将安排在周六上午。

  威海市天文台位于山大分校玛珈山,分东西两个圆顶。其中,西天文台为德国制造的口径一米的赤道式反射望远镜,是国内高校口径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科研用光学天文望远镜。东台为口径30公分的折射望远镜,并附有观测太阳黑子的Hа望远镜,除教学外,还承担着对外科普教育等工作。玛珈山海拔约一百米,北邻黄海,水面空气温度变化相对稳定,大气湍流较小,适于天文观测。

  目前,天文台还开展超新星巡天、小行星搜索、GRB观测、变星测光、行星物理(包括月球物理)、系外行星搜索、太阳黑子记录、HI宇宙射电频谱观测等科研工作。

  据天文台工作人员尹红星介绍,观测小行星,要求空气湿度不大,云少或者无云。每年的1月、11月、12月是威海观测小行星的最佳时期。


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记者 陈旺胜)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科普 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