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艾美.维泰尔花三年时间在中国拍摄大熊猫 萌照不好拍

维泰尔在卧龙的核桃坪基地拍摄熊猫时,都要穿着特制的伪装服。这是因为不能让接受野化训练的熊猫习惯见到人类,包括摄影师在内。 PHOTOGRAPH COURTESY

维泰尔在卧龙的核桃坪基地拍摄熊猫时,都要穿着特制的伪装服。这是因为不能让接受野化训练的熊猫习惯见到人类,包括摄影师在内。 PHOTOGRAPH COURTESY AMI VITALE

在中国四川省碧峰峡大熊猫复育研究中心,一大群熊猫宝宝被抱出来拍照。 PHOTOGRAPH BY 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在中国四川省碧峰峡大熊猫复育研究中心,一大群熊猫宝宝被抱出来拍照。 PHOTOGRAPH BY 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一只大熊猫幼熊躺在中国四川省大熊猫育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内的草地上。 PHOTOGRAPH BY 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一只大熊猫幼熊躺在中国四川省大熊猫育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内的草地上。 PHOTOGRAPH BY 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这几只三个月大的幼熊正在碧峰峡基地的熊猫育婴室里睡觉。产下双胞胎的母熊猫往往难以兼顾两只幼熊,为了减少熊猫妈妈的负担,保育员会让定期交换幼仔,确保它们都能受到人

这几只三个月大的幼熊正在碧峰峡基地的熊猫育婴室里睡觉。产下双胞胎的母熊猫往往难以兼顾两只幼熊,为了减少熊猫妈妈的负担,保育员会让定期交换幼仔,确保它们都能受到人类和妈妈的照顾。 PHOTOGRAPH BY 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熊猫宝宝刚出生时看不到东西,几乎全身都是光秃秃的,只会发出细小的叫声,体型也只有妈妈的1/900。不过,这样的情景不会维持很久。熊猫是成长速度最快的哺乳类动物之

熊猫宝宝刚出生时看不到东西,几乎全身都是光秃秃的,只会发出细小的叫声,体型也只有妈妈的1/900。不过,这样的情景不会维持很久。熊猫是成长速度最快的哺乳类动物之一,出生后一个月就能从一百多公克成长到将近两公斤。 PHOTOGRAPH BY 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碧峰峡基地的一只熊猫妈妈抱着宝宝安抚它。 PHOTOGRAPH BY 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碧峰峡基地的一只熊猫妈妈抱着宝宝安抚它。 PHOTOGRAPH BY 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晔晔和它两岁大的孩子华姣正在探索它们在卧龙基地的圈舍。在不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中,晔晔将慢慢教会孩子如何在野外生存。 PHOTOGRAPH BY AMI VITAL

晔晔和它两岁大的孩子华姣正在探索它们在卧龙基地的圈舍。在不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中,晔晔将慢慢教会孩子如何在野外生存。 PHOTOGRAPH BY 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碧峰峡基地浓密竹叶的掩护下,熊猫可以在竹林里窝上大半天,大啖它们最喜欢吃的竹子。熊猫曾经是吃肉也吃植物的动物,不过最晚在两百万年前,它们的食性就转变成以竹子为

在碧峰峡基地浓密竹叶的掩护下,熊猫可以在竹林里窝上大半天,大啖它们最喜欢吃的竹子。熊猫曾经是吃肉也吃植物的动物,不过最晚在两百万年前,它们的食性就转变成以竹子为主食。 PHOTOGRAPH BY 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ALEXA KEEFE 编译:黄于薇):摄影师艾美.维泰尔花了三年时间在中国拍摄熊猫,过程有许多暖心小故事,但也超乎想像地困难重重。

无庸置疑,熊猫看起来非常惹人怜爱,但这并不是让摄影师艾美.维泰尔(Ami Vitale)爱上熊猫的原因。其实,为了透过新的角度替《国家地理》杂志拍摄形象已经深植人心的熊猫,这次的摄影计画成为她拍摄过最艰难的工作之一。

在为期三年的拍摄过程中,维泰尔造访过由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营运的多处熊猫复育基地,其中又以卧龙自然保护区和碧峰峡这两座基地为主要拍摄地点。

「真正的大熊猫不像我们平常在动物园看到的那么活泼而善于互动,也不像卡通里面的熊猫那样愚蠢搞笑,而是非常难以捉摸。」维泰尔说。卧龙基地的熊猫生活在广大封闭的栖地内,摄影师的挑战是得经过漫长等待,才能趁熊猫在茂密的竹林露面或待在树顶上时看上它们一眼。

复育基地的目标是让在这里出生的熊猫有朝一日能回归野外,这表示人类与熊猫接触是被严格禁止的。这使得维泰尔更难接近熊猫。想在这片封闭的栖地内拍摄熊猫,摄影师必须穿上沾满熊猫尿液和排泄物的熊猫装,从日出等到日落,耐心等待时机来临。

这样的伪装有可能会让熊猫不把你当成人类,而只是一只长得有些奇怪的同类。

熊猫摄影大挑战

在碧峰峡的熊猫复育研究中心,全天都有充满热诚的保育员负责照顾熊猫,这提供了许多可以拍摄熊猫互动的机会。然而在这儿,难就难在得设法符合这些护熊心切的保育员所提出的协议。因为比起能否拍出一张好照片,他们更在乎熊猫的福祉。

「问题不只是取得出入许可和当地工作人员的信赖,」维泰尔说:「还得要能和野生动物相处。(幼熊猫)很脆弱,也很容易受到伤害,但在六个月后,它们就会长出牙齿和爪子。」毕竟,就像维泰尔所说的:「熊猫终究是熊。」

维泰尔现已出版《熊猫的故事:熊猫的秘密生活》(Panda Love: the Secret Lives of Pandas,暂译)一书,与读者分享自己在拍摄过程中学到的某些技巧。

你必须准备好,才能捕捉到值得拍摄的那一瞬间。维泰尔回忆,她曾经在一只母熊猫的圈地内等待它分娩,等了两天两夜。但渐渐地,「我注意到它的行为开始有一点点不同,所以我开始做好准备。幼仔突然就从妈妈体内滑了出来,然后发出尖声哭叫,一切都发生得非常快。」

「就在几秒钟内,」维泰尔说:「明明(Ming Ming)就把宝宝叼起来,转身背对我们了。」

目睹明明的宝宝出生,还有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营运的几个复育与野化基地拍摄熊猫的经历,都让维泰尔深深感动。
「在开始拍摄它们的故事之前,我并没有为这些熊猫狂热,但当花了许多时间和它们相处后,我了解为什么人们会什么会为熊猫疯狂。」

中国大熊猫复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如何鼓励大熊猫交配、如何确保母熊猫顺利怀孕生产,还有如何在幼熊出生后确保它们活下来。

熊猫与大自然

在准备出书的过程中,维泰尔也体会到熊猫不只是外表可爱,它们与大自然产生的连结更令人注目。

「真正爱上熊猫,是我开始体认到熊猫是多么奇妙、神秘而珍贵的动物。」她这么说道。

野生熊猫大半辈子都在中国山区过着独居生活,只有在短暂的交配和生产期间才会聚在一起。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熊猫的主食是完美适合它们栖地的食物:竹子,大量的竹子。但这也让它们非常容易因丧失栖地而遭受到生存威胁。

熊猫由于仰赖竹子又极易受到栖地减少的影响而数量下滑,并在1990年代被列为「濒危物种」,让中国部分地区开始推动困难重重的熊猫保育工作。到了2016年,专门对生存受到威胁的动物进行保育现况分级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将熊猫归类为「易危物种」。这个分级相较于先前的估计结果有所改善,但熊猫栖地仍然面临威胁,更不用提让天生爱孤独的熊猫复育有多么困难了。

维泰尔回忆起开拍三年后最后一天的拍摄工作,她当时在卧龙,想为一对熊猫母亲和它的幼仔拍下一张好照片。 「幼熊一直在睡觉,要不然就是它妈妈都把它藏着。我当时心想,大概就到此为止,没机会拍到了。但就在我准备离开的前一刻,母熊猫突然叼起宝宝、走上山坡,把宝宝放在掌上举起来,仿佛是要给我看看,接着它就掉头走回原处了。」

这或许只是个巧合,但对维泰尔来说,这也是熊猫让人感到有灵性、通人性的一个例子。她认为,正是因为认知到这样的连结,才让我们产生喜爱之情,并有勇气去为了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动物采取行动。

「保护大自然,就是拯救我们自己。」维泰尔这么说道。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大熊猫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