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夸克粒子理论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逝世

提出夸克粒子理论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逝世

提出夸克粒子理论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逝世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者、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Murray Gell-Mann)上周五(24日)逝世,享寿89岁。盖尔曼在1960年代提出夸克粒子(quark)的理论,解释了次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s)的构成,在1969年获颁诺贝尔奖。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周日(26日)公布,盖尔曼上周五于其位于新墨西哥州的家中离世,但未有公开其死因。盖尔曼在以电流、旋转等方法排列次原子粒子,论证质子与中子等是由夸克粒子所组成,令物理学迈进一大步;夸克粒子其后亦获实验证实存在。由于盖尔曼将粒子排列成8粒一组,他将该方法以佛教用语“八圣道”命名。

盖尔曼生于纽约,在耶鲁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修读物理,并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多年,被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加州理工学院大栗博司教授赞扬:“盖尔曼为粒子物理学开启了新的范例。”

相关报道: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夸克之父」盖尔曼辞世 享寿89岁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ETtoday(林莹真):1969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盖尔曼(Murray Gell-Mann)24日在家中辞世,享寿89岁。

综合外媒报导,盖尔曼在1929年9月15日于纽约出生,受父亲影响而攻读物理学,1951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博士后,1955年起在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执教,直到1993年退休。

在1960年代,盖尔曼提出「夸克粒子」组成次原子粒子(中子和质子)的理论,并在后续实验中,证明夸克粒子的存在,让夸克粒子就此成为物理学家的研究主题,包括强子对撞机「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Hadron Collider,LHC)在内。

盖尔曼在50、60年代对构成物质的因素进行大量研究后,根据电荷及自旋等特征将粒子分为8组,称之为「八正法」,并以此贡献获得1969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从此被誉为「夸克之父」,成为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

在加州理工学院发布的讣闻中,伯克理论物理学研究所(Walter Burke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主任教授大栗博司(Hirosi Ooguri)表示,盖尔曼博士有察觉真相及敏锐的洞察力,能快速综览、理解大量实验资料,「他开创了粒子物理学的新典范」。

加州理工学院另一名理论物理学教授约翰普莱斯基(John Preskill)则说,盖尔曼在50、60年代的鼎盛时期主导粒子物理学,是很难估量的,「他提出许多深刻的想法来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其中很多至今仍然适用」。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美国 盖尔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