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农民21年来倾尽家产探究具茨山

  7月上旬,一批远古巨石文化遗存被发现的消息传开后,具茨山再次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这是继具茨山发现3000多幅远古时代的岩画、岩刻以后的又一个重大发现。鲜为人知的是,具茨山每一次重大发现都跟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禹州市农民刘俊杰。

  【人物名片】

  刘俊杰:禹州市农民,41岁。21年来他坚持不懈地考证具茨山,先后发现了岩刻、岩画、巨石文化、聚落遗址等,逐步揭开了具茨山隐藏千年的秘密,被誉为具茨山古文明探源第一人。

  推荐理由:对考古产生兴趣并不难,难得的是他21年如一日、倾其所有地坚持。

  ●偶然机会 农村青年结识具茨山

  今年41岁的刘俊杰,看上去有50岁。20多年来在具茨山攀爬穿走,风吹日晒,使得他比同龄人苍老了许多。

  1988年春的一天,刘俊杰到位于无梁镇龙门村北的具茨山跑马岭摄影,突然间狂风大作、黄沙弥漫。此时,他突然发现有一处风石剥落得厉害,上面的各种图案看起来很神秘。第二天,他骑车40多里,测量、记录下了神秘的图案。

  后来,他带着这些神秘图案到开封、郑州、北京请专家、教授鉴定,但都鉴定不了。刘俊杰一直跑遍了具茨山所有的山谷、山峰,发现了数千处神秘符号,然后到全国各地找专家请教。刘俊杰猜测具茨山的神秘符号属于远古文明,可能涉及文字、天文、易学、军事等各方面内容。

  为了破解这些神秘的图案,他更喜欢买书了。“我结婚之前,最主要的财富就是书。除此之外,我穷得一无所有。”刘俊杰说。

  ●矢志不渝 历尽艰险探源具茨山

  2003年夏天,刘俊杰正在山顶考察,突然暴雨如注。他在山顶迷了路,却误打误撞,来到一块巨石前。他认为巨石上的图案很可能与水利史有关,就在雨中画图做记录,直到下午4时多才下山。这块巨石,后来被称作“水利模型的岩刻”。

  早期,刘俊杰没有帐篷,晚上就经常住在破屋或废弃的石房里。他带的锅碗瓢盆就放在山洞或石洞里,现在山上还有一套。

  2006年大年初五,大雪初霁。刘俊杰为了考察极端天气条件下远古聚落中人类的生存状况,上了山。晚上他就点起火堆,通宵连眼也不敢眨一下。

  数千处岩刻岩画、巨石建筑遗迹和聚落如果是远古人类活动的印迹,他们是依靠什么生存下来的呢?为了解开这个疑问,刘俊杰做起了农业耕作实验。他在老山坪种了玉米、棉花等。

  经刘俊杰全方位深入考察了解到,具茨山附近有几处比较隐蔽的泉水、动植物资源丰富,完全适合古人类生产生活,众多文化遗迹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活的”历史。

  ●借高利贷 倾其所有为大山

  探秘具茨山,成了刘俊杰这个民间考古学者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21年来,用坏了4台电脑,30多台摄像机和照相机,骑坏了10辆摩托车。他还经常雇大学生、农民工等组成民间考古队,自费买来了发电机、GPS定位系统、探铲、测绘仪器等设备。

  为了保护自然地貌,他果断决定与新郑市的史垌村签订了30年的承包协议,后来,又和禹州市无梁镇的5个村签订了协议。

  别以为刘俊杰是个“大款”,他家的房子建于上世纪70年代,墙壁还是土坯垒的。“俊杰拿家里的钱往那个‘无底洞’投,开始我挺反对的,但他那么痴迷,我也就认了。”他的妻子李冬梅说。

  刘俊杰自己投钱还不算,有时还向父母、兄弟姐妹借钱,万不得已时借过高利贷。“做这事值!你就不能哭穷,不能怕困难,我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刘俊杰说。“他如果干摄影,每年挣十万八万没问题。”一位与刘俊杰要好的禹州摄影师说。

  ●石破天惊 具茨山再度成为焦点

  2004年,当地媒体报道了刘俊杰初步的研究成果,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水利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专家都来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河南省文物局的专家也来了……他们对刘俊杰的具茨山古文化研究成果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评价,誉其为具茨山古文明探源第一人。

  2008年3月,刘俊杰在具茨山调查岩画时,无意中在具茨山所属的九里山、崆峒山等山上,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巨石组合”。特别是在大型的巨石群中,巨石之间有支石或小石块支撑,人为痕迹明显。

  今年7月6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大学新郑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组近日在规划区的风后岭、老山坪等处发现了一批远古巨石文化遗存,这是继具茨山发现大规模岩刻岩画遗迹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同时,禹州具茨山古文明研究会也对外宣布,在具茨山禹州市境内发现了数量众多、形态庞大的巨石建筑遗迹。

  对刘俊杰发现的巨石建筑遗迹,文化部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杨国华说,具茨山巨石遗迹堪与英国巨石阵相媲美,完全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来源:东方今报 记者 韩争强 通讯员 郭占军/文图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具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