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取决于基因开关

胖子更长寿还是瘦子更长寿?高个子比矮个子长寿的可能性更低?长寿需要有合适的腰臀比吗?……长寿一直是生命科学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但是长寿的决定因素却一直没有被真正确认。复旦大学遗传学专家金力教授带领的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研究终于发现:人体的D4单倍型线粒体与长寿密切相关,在长寿人群中这一线粒体类型的人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年龄对照组。这一研究被《自然·中国》推荐为近期的科研亮点。

据介绍,此次课题组以全国长寿之乡江苏如皋为样本,选取当地极端长寿人群,即95岁以上的老人共705名(其中包括102名百岁老人),启动了“如皋长寿人群健康跟踪调查”。还随机抽样获得了两组人群作为对照,一组是年龄在60—69岁的926位老年人;一组是年龄在40—49岁的463名中年人。通过提取DNA进行检测后,发现在极端长寿组中,有21.7%的长寿人群基因线粒体是D4单倍型。

调查聚焦长寿基因开关

“这一调查其实是基于长寿研究的‘开关理论’。”金力教授解释说,“人活到一定寿命,有一个开关打开,人进入一个衰老过程。如果开关理论成立,是否不同的人打开时间不一样,衰老的速度也有差别?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从遗传学角度找到那个最重要的因素。”

此次调查围绕环境和遗传展开,其中环境包括饮食、生活方式、病史,还有社会心理调查。遗传主要是从线粒体着手,发现D4单倍型线粒体的人在长寿人群中占很高比例,而且越是长寿的人群,这一比例越高。

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源工厂,它的功能是产生热能。它是由母亲遗传给子女的,而父亲的线粒体类型与子女并没有什么关系。线粒体也与遗传性疾病密切相关,研究曾经发现线粒体与遗传性耳聋、糖尿病、高血压都有关系。课题组将参加研究的长寿人群的线粒体做了全基因扫描。此次的研究发现将成为揭开人类长寿之谜的关键。

长寿的“短板”理论

寿命的长短其实是生命科学的短板理论,这是金力教授的观点。即决定长寿与否有许多因素,包括遗传、饮食、环境、心理等因素,其中哪些因素是生命的最短板,决定了是否长寿。

按照遗传资料,遗传对长寿的贡献为25%,而包括心理、健康、生活习惯等在内的广义环境因素对长寿的贡献更多一些。金力介绍说,此次调查发现,长寿老人喝蜂蜜的占了30%,吃红枣的占了40%,远远高于另外两个年龄段的对照组。但是这些因素对长寿起了多大作用,目前还不可知。

据课题组成员王笑峰博士介绍,此次调查还发现,这些长寿老人的心理独立性都很强,生活满意度都很高,对于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我现在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是我早先怎么也想不到的”、“看样子我往后的生活还能越过越好”、“我觉得现在干什么还是那么有意思”、“我岁数大了点,可这没关系,想想这辈子经历的大事小事,我没什么可悔的,觉得心满意足”……有80%的老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说明心理健康在长寿老人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因素。


东方网-文汇报(记者姜澎)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长寿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