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高龄母亲易产生非整倍性卵子

老年老鼠的着丝粒蛋白(红点所示)不易互相结合

宾州大学的人类生殖学家们探明了为何高龄母亲易产生非整倍性卵子。“非整倍性”是说在产生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异常。

他们用自然老化的老鼠作为研究对象,证明了这种现象是由染色体粘连性变差引起的。衰老的卵细胞由于缺少RECB蛋白,而这种蛋白质能帮助染色体正确分离。这一步骤如果出现错误,则会造成染色体异常。

宾大特聘教授Richard Schultz与宾大助理教授Michael Lampson合作,发现了在老化的老鼠卵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着丝粒(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一分为二的部位)相距很远,导致粘连性变差。

这种粘连性必须在胚胎时期建立并在成年时保持,因此,处在老龄阶段的母体更易发生粘连变差的问题。同时,高龄母亲易产生非整倍体卵子,这也是由于老化过程中着丝粒蛋白丢失,后来没有及时补上造成的。

Schultz教授说:“尽管生物钟这一现象很容易理解,但其分子机制却从未被我们参透。即使现在,从分子层面上,粘连性的减弱也找不到合适的解释,因为我们几乎完全不明确在哺乳动物卵细胞生成的前期,粘连性是如何保持的。”

研究者们通过识别青年和老年老鼠卵细胞中不同的mRNA,得出了这一假说。该假说认为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着丝粒的功能与纺锤体的装配都会随着老化而出现误差。该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老龄化导致的非整倍性现象,首先是粘连性降低造成的。


来源:化石网/faywater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卵子 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