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筱林:辽西是一座天然的化石宝库

  整天跟古生物化石打交道,从蛛丝马迹中探索亿万年前的生命奥秘,这就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最大的乐趣。

  凭着执著与热爱,他发现了包括翼龙、鸟类、两栖、哺乳类等在内的重要脊椎动物化石数百件,这些精美的化石大多保存完整。前不久,汪筱林被评为200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候选人。

  《北京科技报》:您的专业是沉积岩,为何与古生物结缘?

  汪筱林:我的性格比较适合野外考察。从小,我就特别喜欢大自然,梦想着能四处远行。所以,当年报考大学的时候,我填的全部是地质院校,最后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

  记得毕业实习那一年,我跟随老师到山东寻找金刚石,看到老师拿起一块岩石就能推断它是如何形成的,还能描述它当时形成的环境,我觉得十分神奇和有趣。老师的专业是沉积岩,受他的影响,我考研究生时,也报了这个专业。

  如果把大自然中的沉积岩比喻成一本书,那么,它讲述的是地球演化的历史,而蕴藏其中的石油、煤和生物化石,就是这本书的插图。这些多姿多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1990年,我在黑龙江开始发掘恐龙,第一次接触到了大型动物化石,从此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北京科技报》:与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朝夕相处,它们到底是因为什么吸引你?

  汪筱林:研究古生物化石其实很有趣。例如翼龙,这个动物非常奇特,它是在2.25亿年前的晚三叠世出现的,又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突然消失。那么,翼龙至少在地球上生活了上亿年。为什么突然会灭绝,探索其中的奥秘,非常有意思。

  当恐龙成为陆地霸主时,翼龙独占了天空,它们翱翔于空中,是第一个会飞的爬行动物,比鸟类还早7000万年飞上蓝天。这非常有趣,所以我一直对研究古生物化石有着浓厚的兴趣。

  《北京科技报》:您曾经说,每次到辽西,几乎都是抱着一种“朝圣”的心态。为什么如此痴迷这个地方?

  汪筱林:在我们这些研究古生物化石的人眼中,辽西简直就是一座天然的化石宝库。

  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电影《侏罗纪公园》,但与电影相比,辽宁省西部地区所创造的奇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一直到哺乳类以及被子植物,一件件重要化石不断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涌现。辽西可以称得上是一座真正的“白垩纪公园”。

  正因为如此,今年7月,我第四次带领两岸大学生到辽宁朝阳市开展夏令营活动。除了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外,也希望通过实地的考察,培养大学生对古生物的兴趣和爱好,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这项研究。

  汪筱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古脊椎所“辽西热河生物群课题组”(辽西队)学术团队的主要成员和学术骨干,为热河生物群研究做出了贡献。

北京科技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辽西 汪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