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纪念杨钟健院士诞辰120周年

   古脊椎所举办纪念杨钟健院士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

古脊椎所举办纪念杨钟健院士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钟健院士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我国地学和自然科学初创阶段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是世界杰出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之一。杨钟健院士历任第一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局长、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校长、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等。2017年适值杨钟健院士诞辰120周年,我所组织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组织特邀专题学术报告、举办纪念会议和活动、整理出版纪念图集和学报专辑、举办图片展等活动,纪念杨钟健院士对科学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并深切缅怀他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

6月1日是杨钟健院士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联合举办纪念杨钟健院士诞辰120周年学术会议和纪念活动。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郭正堂院士、重庆自然博物馆欧阳辉馆长、我所邓涛副所长、徐星研究员、张兆群研究员、刘俊研究员受邀作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中国土状堆积研究、小哺乳动物化石研究、恐龙研究、古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博物馆建设以及古脊椎所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向杨钟健院士在这些领域做出的开拓性贡献致敬,鼓励后辈学者在杨老开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纪念活动在下午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孙枢院士、张弥曼院士、吴新智院士、邱占祥院士,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北京自然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杨老家乡、曾工作过的地方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和博物馆的领导、学者,杨老及为中国地质学、古生物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部分院士先贤的家属等近200名嘉宾、代表出席了纪念活动。

韩启德院士在纪念活动上讲话,他形容杨老的一生是一本厚厚的“大书”,书中有科学救国的爱国情怀、有专注如一的科学精神、有栽培桃李的育人远见,是“爱国、科学、民主”精神的先贤楷模,启迪、激励着后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向全国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化、科学改变人类命运的当代,科技工作者应当继承和发扬像杨钟健院士这样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努力实现科学强国,实现伟大中国梦。

丁仲礼院士代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地质学后辈的身份表达了对杨老的崇敬之情,称杨老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他希望古脊椎所继续保持求真务实、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作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产出重大成果、增强国际影响力,沿着杨老开创的道路拼搏前进,就是对杨老最好的纪念。

纪念活动上,周忠和所长作了题为“大丈夫只能向前——杨钟健奋进的一生”的生平简介,展示了杨老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渊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操、朴实的作风,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的不凡一生。西北大学副校长张云翔教授追忆了杨老在时任西北大学校长期间,体恤学生,体察校情,力排众议,稳定大局,大胆改革,为西北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在题为“春风化雨诲后人——纪念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先驱”的发言中,对杨老在中国博物馆事业、尤其是自然博物馆事业的建设中的指引和先驱贡献表达敬仰。杨老之孙—杨大同先生代表家属表达了对主办单位和与会嘉宾的感激之情,作为杨老的后辈倍感激动和光荣,希望中国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发展能不负先辈期望,与嘉宾和学者共勉。纪念活动的最后,山西地质博物馆为表达对杨老的敬意和古脊椎所的感谢,赠送我所肯氏兽头骨化石标本。苗建明书记主持纪念活动。会后,韩启德院士参观了古脊椎所。

同一天,我所与山东省莱阳市政府在杨钟健院士发现和研究命名的新中国第一具恐龙骨架化石——棘鼻青岛龙的化石产地——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同步举办纪念活动。

八十八年来,在杨老开创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研究事业上,我所几代科学工作者秉承其科学精神和工作作风,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破解科学难题,将我国在本科学的研究发展成为当今国际公认的、最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多个领域的研究已居世界前沿。“年近八旬心尚丹,欲与同辈共登攀”,杨老的精神和诗句激励着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披荆斩棘、迎风破浪。

相关报道:“大丈夫只能向前”——各界纪念杨钟健院士诞辰120周年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光明日报(齐芳):如果你去过大英博物馆,会在有达尔文、欧文等伟大自然科学家的画像和照片中发现一张中国面孔——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

2017年是杨钟健院士诞辰120周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九三学社中科院委员会、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联合在北京举办学术会议,共同追忆纪念这位杰出的地质古生物学家。山东莱阳也同时举办了纪念活动。

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长周忠和说,杨钟健首先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大丈夫只能向前”——杨钟健的这句诗,成了他一生最好的写照。年轻时,杨钟健即许下“学术救国”的心愿。1956年4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将一生献给了中国古脊椎动物研究。

杨钟健是当代国际上最活跃和最有成就的古脊椎动物学者之一。1927年,杨钟健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发表《中国北方啮齿类化石》论文,这篇论文标志着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诞生。回国后,他历任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等职;主持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工作,是中国哺乳类化石和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爬行动物和中生代地层研究的开拓者。

在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科的发展中,杨钟健显示了作为战略科学家的韬略。他提出了“两种堆积”“四个起源”的研究战略——“两种堆积”是指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的土状堆积“黄土”,和南方广泛分布的中生代、新生代堆积“红层”;“四个起源”是指鱼形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和人类的起源。这一战略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学科的发展。

杨钟健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中国“黄土之父”刘东生、古鱼类学家刘宪亭、古爬行动物学家孙艾玲等一批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都曾师从杨钟健。

“杨钟健先生是一本大书。”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表示,杨钟健热爱祖国、学术救国、淡泊名利、安心治学等崇高品质,值得学术界认真研究和学习。

相关报道:他的研究横跨上亿年画像与达尔文并列科学殿堂

1927年在瑞典

1927年在瑞典

1928年在周口店,左四为杨钟健

1928年在周口店,左四为杨钟健

1956年,前排右五为杨钟健

1956年,前排右五为杨钟健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他的画像,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与达尔文等巨匠并列,是享此殊荣的唯一亚洲学者;他开拓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也为中国地质古生物学界树立了一块不朽丰碑。他的名字叫作杨钟健。

6月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九三学社中科院委员会、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联合在北京举办学术会议,纪念杨钟健院士对科学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并深切缅怀他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

值杨钟健院士诞辰12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杨老奋进的一生。

肩头使命化为心中目标

杨钟健青年时期恰逢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那个时代的最大使命无非救国和强国,他的身上便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科学救国。

杨钟健1897年出生于华县龙潭堡(今少华乡)一个教育之家。他1917年赴北京求学,先考入北京大学理预科,l919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杨钟健在青年时代就充满了爱国热忱,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发起组织了“旅京陕西学生联合会”,在报刊上发表多篇揭发军阀暴政的文章,并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在天安门前的集会和游行。

1918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杨钟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同毛泽东先生,早在‘五四’之前的北大便有接触”。 1920年,经邓中夏介绍,杨钟健加入李大钊发起组织的学术性团体少年中国学会和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杨钟健当选为少年中国学会执行部主任,即给当时在湖南长沙文化书社工作的毛泽东写信,请其补填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志愿书。毛泽东很快回信,说明在此之前的某一时间,他已经志愿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杨钟健则早已期盼着毛泽东正式成为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员,二人的思想沟通,彼此心照不宣。

杨钟健在北大期间还时常自勉:“终身欲研究之学术:地质学、哲学、文学。终身欲从事之事业:调查地质、著述、教育。”对于地质古生物学这一目标的明确认识,使他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学术组织“地学研究会”。

1923年夏,杨钟健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接受老师李四光的建议,同年l0月赴德国留学。次年正式考入德国慕尼黑大学地质系古生物专业,随布罗利(Broili)和舒罗塞(Schlosser)专攻古脊椎动物学。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和北平沦陷后,当时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所长的杨钟健得知日本侵略者要“聘请”他去东京“讲学”的消息,即抛妻别子,南下长沙,辗转到昆明,任地质调查所昆明办事处主任,兼任西南联合大学名誉教授。1949年4月,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用高官厚禄引诱他去台湾,他予以拒绝,在南京迎接了解放。

1951年,杨钟健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4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更激奋的心情和更旺盛的精力,投入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

学科开拓成就科学巨匠

杨钟健1927年在慕尼黑大学以《中国北方啮齿类化石》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这篇论文标志着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诞生。

1928年春,杨钟健回到北平,在当时的国民政府实业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师。同年夏,任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并主持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工作。从古哺乳动物学和第四纪地质,到爬行动物和中生代地层,凭借卓越的学术贡献,l936年和l937年杨钟健被选为中国地质学会的两任理事长,并荣获葛氏(葛利普(Grabau),在中国工作的美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纪念金质奖章。

l944年4月杨钟健赴美国、加拿大和西欧一些国家考察,走访了许多古脊椎动物的研究中心,特别是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观察标本,与世界一流专家共同探讨,完成或开始了他一生中许多重要著作的撰写,从而使他成为当代国际上最活跃和最有成就的一位古脊椎动物学者。

1946年3月,杨钟健回国,继续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同年冬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次年春兼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48年10月赴西安出任西北大学校长。全国解放后,他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等职。

杨老经常对同仁说:“坚持野外考察工作是科研的基础。”在他5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坚持不懈亲赴野外考察,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发表论文共计674篇(部),在新生代地层和古脊椎动物研究方面造诣尤深,为本学科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1948年,杨钟健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院士)。

学术视野彰显人生境界

杨钟健一生除了从事古生物学的研究外,还是一位优秀的科学组织者和领导人。

他从l929年进入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后,虽然几经沧桑,事实上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单位。随着新生代研究室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这个机构也成为中国这门科学生长的摇篮和培养一代代后起学者的学校。

到1979年杨钟健去世前,研究所已经拥有一支近二百人的科学技术队伍,研究的范围包括从鱼到旧石器时代考古及有关的地层和生物学各方面的工作。

在杨钟健开创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研究事业上,几代科学工作者秉承其科学精神和工作作风,将我国该学科研究发展成为当今国际公认的最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多个领域的研究已居世界前沿。

杨钟健也是中国自然博物馆事业的热心推动者,从1959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成立起,一直担任馆长职务。矗立在北京和其他省市的自然博物馆里的由他描述和命名的青岛龙、马门溪龙等巨大骨架,是对他的古脊椎动物学贡献的永久纪念物。

他还是一位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从中学生时代起,他就负有才气,后来发表过四本游记和散文集,还写了二千多首诗词。这些诗词虽然大都没有发表,但在他的亲友和学生中传诵。1976年,在他79岁时,以《八十不老》为题,写了“年近八旬心尚丹,欲与同辈共登攀”的诗句勉励自己。

杨钟健一生的科研领域几乎涵盖了从鱼到人的全部古脊椎动物学,重点是对中国古哺乳动物和古爬行动物化石及中、新生代地层的研究,同时对地质学的其他学科、生物学及考古学等多有涉猎。杰出的科学成就使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杨钟健的一生真正诠释了“大丈夫只能向前”的含义,他是我国古生物学的一座丰碑!(图片和文字材料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杨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