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40周年

  1970年4月24日,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日子,为了纪念“东方红一号”发射40周年,北京天文学会、北京天文馆特别安排了纪念活动讲座。请到了原学会秘书长赵世英老师担任主讲。

  1957年北京天文馆的创立之初他就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北京天文馆诞生后不久,前苏联就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很快北京天文馆就陆续在国内开展了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工作,赵老师作为这项工作的参与者,介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经历和故事。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发射激发了广大民众学习科学的热情,特别是在被文革压抑了许久的背景下,人们积蓄已久的学习欲望促进了北京天文馆的重新开放。

  回顾历史,展望科学的未来,主讲人和听众都感慨万千。大家不禁对今天和谐、祥和的社会氛围,科技创新和科学成果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感到倍加珍惜。

  【背景资料】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 21时35分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CZ-1)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从中国西北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卫星为近似球形的72面体,质量173千克,直径约1米、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分,外壳表面由按温度控制要求经过处理的铝合金为材料,球状的主体上共有四条二米多长的鞭状超短波天线,底部有连接运载火箭用的分离环。卫星飞行轨道为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为倾角68.5度的近地椭圆轨道,运行地球一圈周期为114分钟。“东方红一号”卫星除了装有试验仪器外,还可以以20.009兆赫的频率发射《东方红》音乐(音乐盒由502所研制),该星采用银锌电池为电源。

  “东方红一号”卫星设计工作寿命20天(实际工作寿命28天),期间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至同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虽比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泼尼克一号”晚了13年,但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发射成功后,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中国应该发展载人航天,并提交发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报告,得毛泽东亲笔批示“同意”。40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载人航天、绕月飞行等均告成功,下一步的太空计划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我国的航天事业从东方红一号而起,必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胜利!

  2005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制作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1:1模型,在北京天文馆展出。目前该模型尚在北京天文馆馆B馆B1展厅展示。


北京天文学会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