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仙人洞寻万年陶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发现万年前的古陶和稻谷遗址,让世界为之震惊。上海博物馆陶瓷部把仙人洞夹粗砂绳纹陶列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陶器加以展示。我一直很想去实地考察,亲眼看看万年先民是在怎样的自然环境中制陶育稻的。
   
    日前,我冒着酷暑,南下万年仙人洞。仙人洞位于万年县大源乡,那一带在地质上属于喀斯特地形,高低起伏的石灰岩峰峦环绕着一块狭长的小盆地,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气候温润,山洞旁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这里是上帝赐予人类得天独厚的伊甸园和早期人类的理想栖身之地,这里首次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人类活动文化遗迹。
   
    仙人洞坐北朝南,空旷幽深。走进这个向往已久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仙人洞古陶遗址,给人内外两重天的感觉:洞外赤日炎炎,气温逼近40℃,洞内却清凉宜人。洞长60米,宽25米,高3米,可容纳1000余人,左右各有支洞,深长莫测。洞内塑有一组群雕,再现先民的生活场景。万年县博物馆王团华馆长告诉我,据美国科学院院士巴奥夫教授等测试,其年代很多数据都在距今19780年~15000年之间,仙人洞中出现的早期陶器距今17000年前,这无疑是世界上年代最早的陶器之一。旅美学者赵志军博士向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披露:万年仙人洞与邻近的吊桶环距今12000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人工栽培稻植化石,它是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确认,被列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仙人洞遗址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末。当时,江西下乡工作的政法干部龙俊,在洞口发现有不少石器和动物骨骼等,立即向省里作了汇报。1962年省考古队悄悄地进入仙人洞进行最初的考察并进行了试掘,收获颇丰。他们在洞口发现了文化堆积,有蚌器、骨器、陶片、烧土、炭屑等遗物。在一些蚌器和骨器上还留有圆孔,骨器磨制十分光亮。粗砂红陶片上还饰有篮纹或粗绳纹。
   
    早期的粗陶都为圆底,主要功用是盛水。当地共出土陶片850片左右,复原的器物仅有一件;陶片大都为砂质陶。经化验发现先民对原料选择不讲究,一般是就地取材,使用当地的红壤和黄灰土,没有经过淘洗,胎体粗细不匀,烧制温度在800℃左右,而且是露天平地堆烧的。陶片表面的篮纹或粗绳纹都是随手擦压的,故深浅不一,有的还留有陶工的指甲印等,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对美的追求。
   
    1991年美国考古学家马尼士博士应邀来江西,参加“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这位因在墨西哥发现一万年前的玉米而成为墨西哥国家英雄的博士,在会上得知了万年仙人洞。翌年,他实地考察并提出对仙人洞重新进行考古发掘。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开赴万年,试着揭开水稻起源的神秘面纱。1995年中美考古学家再次踏进仙人洞、吊桶环遗址。3年的辛勤探索终于获得出人意料的收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距今12000至14000年的地层中,找到了栽培稻化石。这是世界上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将浙江河姆渡发现的中国稻作历史一下子提前了5000年,也奠定了万年是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的地位。水稻,这种神奇美妙的农作物也许就是从这里逐渐播向世界的,它自今养育着世界上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代代耕种,岁岁纳贡”,万年县因出产“贡米”而得雅名,决非偶然。
   
    万年仙人洞,是镶嵌在赣鄱大地上的一颗光彩夺目、千秋万代熠熠生辉的原始文化明珠。现在万年县博物馆已建成,馆内将展示当地辉煌的历史。万年县领导盛情邀请我题写馆名,我既高兴,又有压力,万年仙人洞毕竟是让人敬畏的文化朝拜之地。万年仙人洞古陶遗址自豪地告诉世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甚至再南面的珠江流域,都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钱汉东 新民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仙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