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带能够产生可供地球上生命使用的各种氨基酸

L-异缬氨酸与R-异缬氨酸呈手性对称

NASA最新的研究表明宽阔小行星带能够产生可供地球上生命使用的各种氨基酸。

氨基酸用于组成蛋白质,蛋白质对生命的作用极其重要。氨基酸有两种呈镜像反射的类型,左手性和右手性,组成地球上的生命的均为左手性氨基酸。而鉴于右手性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也可供生命使用,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找出为什么地球上的生命都使用左手性氨基酸。

2009年3月,NASA的研究者在来自含碳质丰富小行星的陨石中发现了左手性异缬氨酸超量(excess of L-isovaline),这表明生命可能起源于太空,而太空环境则更适合左手性氨基酸的产生。因此,研究者推测这些由陨石从太空带来的左手性氨基酸,最终成为了原始生命出现的原始材料之一。

而在最近的研究中,NASA的研究者则发现了来自于更多含碳质丰富小行星中的超量左手性民缬氨酸(L-异缬氨酸)。这些发现更加使人确信,地球上生命起源与这些小行星之间肯定存在某种联系。

最早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一位学者发现了来自两颗CM2小行星的少量但却显著的L-异缬氨酸超量,之后,NASA展示了与行星热水的历史有关的L-异缬氨酸。而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一些极其珍贵的陨石,这些陨石可以表明其母体行星具有大量的水。

L-异缬氨酸超量在被水改造过(water-altered type)的行星陨石(例如CM1、CR1)中的发现未曾预料到。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是怎样的化学过程产生了大量的左手性氨基酸。关于这一问题的见解很多,但NASA的研究者认为,液体水的存在可能是产生左手性氨基酸的关键因素,因为他们发现,行星被水改造的越多,L-异缬氨酸超量的发现就越多。

另一个线索来自于每块陨石中异缬氨酸发现的总量,在有最大量左手性氨基酸超量的陨石中的异缬氨酸的含量是没有左手性氨基酸超量的陨石中的千分之一,这表明,只有消耗或者破坏掉氨基酸,才能获得超量,因此,水改造过程是一把双刃剑。然而,水改造过程仅能产生少量的左手性氨基酸超量,真正能产生L-异缬氨酸和其他左手性氨基酸的,可能是准太阳系星云中的其他物质。

有一种可能就是放射性物质,太空中充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放射性物质,而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存在一种能产生左手性氨基酸而毁坏右手性氨基酸的放射性物质是很有可能的。或许在太空中的另一个太阳系中,放射性物质更喜欢右手性氨基酸,那么那里的生命世界就会全是右手性氨基酸了。


来源:化石网 歆塬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氨基酸 地球 生命 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