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盗墓猖獗 帝王将相墓十墓九空

在洛阳田间地头,时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盗洞

洛阳老城区天子驾六古玩城、三砚居古玩城市场内,摆放着许多古锈斑斑、品相精美的“文物”。

进去问一问,就会有人对你说,他手里的货绝对是正宗的汉魏(或隋唐)文物,高低三彩骆驼、青铜礼器、鼎、觚、爵,让你惊叹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位店主对新快报记者说,古玩城的文物他不敢保证真假,但地下市场倒卖的文物大多是盗挖出来的,因为地上文物要么存在国家博物馆,要么早就被毁了,即使有一些祖传文物,经过文革,留下来的也很少很少。

记者曾先后向几位店主询问,手里有没有真正的“老货”。一个店主坦言,真正的“老货”都不摆在店里,“你要真想要,可以打个电话让人带过来。”

而洛阳文物市场之外,河洛之地、邙山之北那一个个用洛阳铲打成马蜂窝的盗洞,也证实了这位店主的话。

“拿起洛阳铲,发家去盗墓,致富靠文物”

2011年6月2日,洛阳市瀍河区瀍河乡小李村,阳光刺眼。

位于北邙山脚下的小李村距洛阳市区3公里,由于传说在盗墓江湖上大名鼎鼎的洛阳铲最早出自该村一个叫李鸭子的村民之手,这里因此闻名。

今年65岁的老葛在小李村村口的310国道旁开了一家门店,只销售一种产品:洛阳铲!他还印制了名片,上写:葛三生名师。

“专业生产各种洛阳铲、考古探针探条、管子,欢迎新老朋友光临。”

店里则摆放着他打造洛阳铲的工具和刚刚手工打出的各型号产品,记者在店里与老葛攀谈了一会儿,期间他的儿子也在店里,不时会插上几句。老葛从小就学习打洛阳铲,自认在洛阳一带没人能超过他的铲。

“洛阳铲全部是手工制作,打造一把洛阳铲,既辛苦,又不容易。”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这种铲的制作工序有20多道,最关键的是成型时打造弧度,需要细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铲子就带不上土。不仅如此,洛阳铲在制作工艺上更为复杂,通常制造一把小铲需要经过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磨刃等近二十道工序,故而只能手工打制。

记者问他是不是所有像洛阳铲那种形状的铲都能把土带上来?他一脸严肃:“要打出这种铲(洛阳铲),首先要拜师学艺。”

老葛说,洛阳铲越做越大,原来15、18厘米,现在都做到45、48厘米了,技术不断改进。

他说,在洛阳,盗墓基本上是半公开的行当,洛阳铲也属于公开售卖工具,在洛阳盗墓界,流传着口号“拿起洛阳铲,发家去盗墓,致富靠文物”。来这里买洛阳铲的可不是什么文物工作者,很多都是干盗墓这行的。

离开店门,老葛说,“这铲就像一把双刃剑,得看什么人用。”

一块400亩的良田

结果被洛阳铲捅成了马蜂窝

当天小李村牌坊的南边,一块约400亩的农田,已经被捅成了马蜂窝。

这些都是盗墓贼们用洛阳铲打下的探洞,密密麻麻。除了这些探洞,还有二三百个直径约60厘米的盗洞,每个5米多深,经人指点,你甚至可以看到一些洞在5米深下拐了弯。

“这些打洞的人真的都是高手。”村民惊叹。

记者发现,这块地紧邻一条乡村公路,让人感叹的是,公路边就挖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盗洞。带记者前来的出租车司机感叹:“这些盗墓贼的胆儿也太大了。”

盗洞周围鲜亮的土堆清楚地表明,这些土是头天晚上刚刚挖出来的,其间夹杂着腐烂的棺材断片和砖瓦碎片,更有零星散落着一些古人的骸骨。

随同记者前往的一位专业人士判断说,从破碎的残片可知,这里多半应属汉代平民墓。“挖人祖坟,抛人尸骨,太缺德了!”

记者了解到,该块农田在2010年秋天被一家广东企业征用,即将建设为一个物流园区,据说相关手续还没有办齐,当地村民和盗墓贼趁开工前突击盗墓。

小李村的徐淑兰(化名)这些天一直在这块地里放羊。她对记者说,从去年秋天收了玉米,这里就开始有盗墓贼出现,而且明目张胆,“过去那些盗墓的大多是在黑夜,即使偶尔在白天,也是在秋庄稼长起来的时候,利用青纱帐做掩护进行,可现在这些人都是早晨八九点钟就来了,开着一辆面包车,下来七八个人,在地里捣,没人管,都习以为常了。”记者问她认识不认识这些人,徐大姐说有的认识,有的不熟悉。“这些人白天在地里用洛阳铲捣,到下午两三点钟就走了,晚上来挖古墓。”

两只羊掉进盗洞

搞了半天才弄出来

在与小李村不远的沙湾,有一块属于老王承包的土地,地里有一座高高的冢子。这个冢子给老王带来了数不清的烦恼:经常有人来在冢子周围打探洞和盗洞,弄得他连庄稼都种不好,“整块地到处是洞,天旱了,浇一次水要一两个小时。”

前不久,有两只羊不慎掉到盗洞里,他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弄出来。记者发现,冢子周围有不少洛阳铲打过的洞,有的洞还很大。

面对突然而至的陌生人(记者和司机),老王的警惕性很高,他先是观望了一阵子,发现没什么危险才靠上来。事后他说,“以为你们是盗墓贼,来打探情况的。”记者问他盗墓贼白天敢来吗?他说:“怎么不敢,白天打探情况,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动手了。”

老王说,现在这种盗墓的猖狂程度,只在上世纪三十代末出现过,“那时,由于这一带古墓多,挖墓的人多,附近的老百姓就在周围扎摊子卖饭。这几年又多起来,经常有人拿洛阳铲来捣,咱一个老百姓也没啥办法,他们也不是抢劫,不是小偷,你能咋办。你只能说把你的地弄毁了,不让他们捣。”

当地一位文物工作者说,洛阳的帝王将相等大墓早被盗空,说“十墓九空”一点也不为过,目前,盗墓大军已经将战线扩大到巩义、郑州、驻马店……

警察不敢深查

怕引火烧身

2011年6月3日,新快报记者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来到位于龙门石窟的龙门西山上,查看几个月前刚刚遭到盗墓贼盗挖的一处位于密林深处的古墓现场。

据《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国内媒体报道,这座位于龙门山上的古墓是在2010年11月2日被盗挖的,犯罪分子在将一块“石门”运走时被发现,后经洛阳市文物专家鉴定,该石门系国家一级文物——唐代“辅兽衔环”。在一块高1.5米、长1.2米、厚约30厘米的石板上,两只长角兽类各嘴衔圆环,莲花形状的高浮雕遍布四周。据悉,北京一位文物专家鉴别后,“说这是他看过的最精美的石门。”

案件迅速获得侦破,结果是龙门村村民李全立、冯松卫等勾结张俊杰等十余名盗墓人所为。洛阳警方先后在关林、伊川、汝阳及商丘等地,将犯罪嫌疑人张俊杰、冯松卫、李学立、翟国栋等11人抓捕归案。另有3人在逃。

但据《瞭望东方周刊》等媒体之后对此事报道,这一发生在龙门石窟核心保护区并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古墓被盗案,最后却草草收场!

一位民警接受《瞭望东方周刊》的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有些领导跟文物犯罪分子有着复杂的联系;另一方面,他也不敢深查,怕翻出更多的案子,引火烧身。

当地一位警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也谈道,“现在盗墓,警察都不一定敢抓,除非是大案。就算抓,抓的其实也都是干苦力的,是盗墓体系的最底层。上面‘支锅’(出钱组织盗墓)的老板,后面有门路、有渠道的大老板,能抓的,很少。”

更有当地警员说,该案的发生,以及眼下洛阳新一拨盗墓潮的出现,都与几年前当地发生的一宗被称为“警察斗不过盗墓贼”的大案有关。


新快报 王剑平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盗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