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2011年搞笑诺贝尔奖颁奖现场

2011年10月6日,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院这座“文物级”的大礼堂,1200名观众共同见证“第21届搞笑诺贝尔奖颁奖仪式”。这种“搞笑”并非纯粹的无厘头,而是通过对首创精神和不同寻常研究的鼓励来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每一个奖项背后都不乏严肃的科学探索精神,让人们先发笑,后思考。

亲历2011年搞笑诺贝尔奖颁奖现场

先搞笑 后思考

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恶作剧传统相比,同处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哈佛学生通常一本正经,往往是MIT学生调侃嬉戏的对象。

但每年有一次,调侃的指挥棒握在哈佛人手中,而且来得声势更大,那就是9月底举行的Ig Nobel颁奖(搞笑诺贝尔)典礼,尽管门票高达40美元一张甚至更贵,每次活动还是座无虚席。参加活动的,除了哈佛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外,也有不少波士顿地区各个市镇的市民,一个老Ig迷,年年必到,他说,“搞笑(launch)让我们热爱科学”。

要说搞笑,其实也不尽然。走进剧院,就看到乐队在那儿排练,着装也挺正式,前来观看表演的观众,也看不到多少奇装异服。当天一个小插曲是,笔者牵头组成的麻省理工学院Knight科学新闻研究员代表团率先吃了闭门羹,因为我们准备了无数的气球,却被告知气球不能入场,只好先踩爆。而那些最后荣耀入场的代表团,也不过是做了一些元素周期表大牌子而已。活动开始,主持人上台的第一句话,富有夸大的效果。这位身着哈佛医学院医生服装的主持人,上台提醒大家,“请安静,现在提醒大家一个重要问题”,然后卖了一下关子,“……我们这个剧院的某些地方可能被细菌覆盖”!倒是主席台上准备颁奖的几位真的诺奖获得者,还有一个戴上了高帽子,颇让人好笑。

Ig Nobel的传统是由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颁奖。得奖者可以解释他的成就及其应用。但时间超过一分钟,抱着布偶的甜普小姐(Miss Sweety Poo or Sweety-Poo)就会大叫:“请停下吧,烦死了。”

诺贝尔奖颁奖礼时会向瑞典王室致敬,但Ig Nobel奖则是向瑞典传统食品——肉丸致敬。而向台上掷纸飞机也是该奖的传统。我们代表团也得到了“指示”,全场一共有两次仍飞机的“法定”时间。获得诺奖的物理学教授罗伊·格劳伯作为官方“扫帚保管员”,负责清扫台上的纸飞机。

Ig Nobel奖每年都有不同的奖杯。今年的奖杯像个木棋盘,估计很适合敲打做科研时发木的脑袋。

与去年一样,今年的Ig Nobel颁奖仪式的第一个活动,仍然是2007年获奖者、吞剑高手Dan Meyer表演的吞剑,他最多可以实实在在把12把剑吞到肚子里。第二天,Dan Meyer到我们的办公室中讲座交流,并在距离我3米即兴表演,我才相信,这个在西方流行了4000多年的杂耍,不借助任何机关。

而作为艺人的Dan Meyer与Ig Nobel的缘分,也恰恰来自他2007年获得Ig Nobel医学奖的研究——有关吞剑对人体副作用的研究。这是他与英国的医学博士合作做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研究,收集了全世界46个吞剑者作为样本进行了长达2年的健康观察,最后论文发表在大名鼎鼎的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

尽管Dan Meyer第二天带给我们的讲座和现场即兴表演幽默不断,但他却一口否认做这个研究纯粹是出于好玩。“世界各地数百名吞剑者日复一日地在进行着这个危险的活动,而他们出现健康问题后,医生们却没有诊断经验,因为没有这方面研究。”

“搞笑”改变你的生活

□文/记者 王夕 鲍妍

“Ig Nobel”是Ignoble(不名誉的)和Nobel Prize(诺贝尔奖)这两词的谑称。该活动的主办方为科学幽默杂志(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AIR),于每年十月上旬授予“乍一看好笑,后又引人深思”的十大成就,评委中不少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这一活动始于1991年,当时是颁给那些“不能也不应被重复”的研究。每年有十个领域的研究获奖,包括传统诺贝尔奖的五个领域——物理、化学、医学、文学与和平。另外还有诸如:公共卫生、工程、生物和其他各学科间的研究。首届搞笑诺贝尔奖曾颁发过三个“虚拟成就奖”。此后,所有的奖项都颁给了基于现实世界的研究。

搞笑诺贝尔公共安全奖:

开车时不要带鸭舌帽

请允许我们对这位名叫约翰·森德斯的老人表示十二分的敬意。在颁奖现场,他慢条斯理地严肃地对观众讲述他的一项实验。在实验中,在高速公路上,一位汽车驾驶员面前有一个鸭舌帽不断掉下来骚扰他的视线,干扰此人的驾驶。

从森德斯先生在颁奖播放的视频录像中可看出,他认真地做了这个实验,画面里那位“可怜”的驾驶员一直在重复帽子挡在脸上,提起来,帽子又挡在脸上,又提起来的机械动作。对此,森德斯先生自信地表示,他确切掌握帽子多久会滑下来,这会对安全有什么影响,至于其他人的研究绝对没有他精确。

或许你觉得森德斯的研究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鸭舌帽”的研究结果不过是他关于高速公路研究记录——“机动车驾驶中对注意力的需求”一文的节选。相关研究始于1967年。

多年来,他一直关注运输和安全驾驶所需的注意力方面的研究,UVM交通研究中心曾在一份回顾性报告中指出,森德斯开创了关于注意力与驾驶安全的研究。

而现在,几乎目前所有国家的驾驶安全教程中,无一例外地认为提高驾驶员注意力,是其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影响其注意力,会影响他们在行车过程中获取各种交通信息的反应速度,无法及时对交通情况作出正确判断。你看,一顶小小的鸭舌帽造成的影响有多么巨大。

搞笑诺贝尔医学奖:

尿急千万不能憋,影响认知!

尿意和认知之间会有什么关系?今年搞笑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们愣是把这两样在旁人看来毫无关联的事物扯在了一起,并当真研究出了一些名堂。

布朗大学神经学教授彼得·斯奈德和他的同伴们,搞清了人在憋尿时认知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虽然研究内容匪夷所思,但是研究过程却不含糊。整个实验过程有医学专家监督,有伦理委员会审查,还有被试者签署的同意书。

研究人员找来8位健康的志愿者,在测试开始前,对每个人在没有尿意的正常状态下,测试他们的认知能力水平(比如操作能力、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力等)。实验开始后,每隔15分钟,被试者要饮用250毫升水。每次喝水之前要对自己的 “尿意”和“痛感”程度由弱到强分别打出0到100的分数。同时,每隔1小时,研究人员还要测量一次被试者的认知水平变化。

实验发现,随着喝水量的增加和憋尿时间的延长,尿意和痛感也在增长。当人进入“极度的尿意”,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功能都有严重的下降,对准确性和操作能力的影响微乎其微。由此,尿意影响的很可能是大脑进行“决策”时的速度。

研究人员还将这次的结果与以前关于疲劳和酒精对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进行对比,发现 “极度的尿意”、“疲劳”(24 小时剥夺睡眠)、“酒精”(血液酒精浓度0.05%),这三种情况对于人们注意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几乎相同;而对于工作记忆力,“极度的尿意”的影响甚至超过疲劳和酒精。

看来,这项研究的对象虽然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是结果却很实用。至少交通管理部门应该重视起来,在高速路旁多设立一些厕所,供内急者避免尴尬。另外,家长也要提醒那些在课堂上怕错过上课内容或是害羞的小朋友,憋尿事倍功半,还是快去厕所解决掉吧!

搞笑诺贝尔化学奖:

强力芥末报警器

用力摇?上4个闹钟?直接撤被子?

这些叫醒服务虽然高效,但是却稍显暴力。文明人要用文明人的办法!

今年,一款芥末报警器,用一种体面却毫不手软的叫醒方式,摘得了搞笑诺贝尔化学奖的桂冠。这项发明由日本“香味市场协会”理事长田岛幸信等7人发明。

为了找到能够使人从熟睡中猛醒的气味,研究小组试验过上百种气味,包括腐鸡蛋散发的恶臭。但这种以硫化氢为主的气体令人难以接受。所以最终确定了芥末。

吃芥末的感受,大家应该都记忆犹新,一大口芥末入嘴后,那种“催人泪下”的酣畅感受。而这正是研究小组想要的效果。利用芥末中最具刺激性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小组成员做出了芥末报警器,当火灾等报警器启动时,它会喷射出浓度极高的芥末气味。效果也不负众望。14个被试者中有13人在2分钟内就叫醒了,用时最短的人,仅用了不到10秒钟。

芥末报警器虽然获得的是搞笑诺贝尔奖,但是它获奖理由却一点不搞笑,“为火灾以及其他紧急情况下,让熟睡中的听觉障碍者也能警觉。”这样的设计甚至让人感到一股巨大的暖流。

但是芥末报警器也有“对头”——鼻塞症患者,还记得在试验中唯一抵抗了芥末强大功效的被试者吗?他就在此列。

搞笑诺贝尔数学奖:

预言世界末日,悠着点!

这个奖项的获奖者比较多,是多位世界末日预言家们,由于他们的研究领域比较分散,一一赘述可能有些困难,在此只能做个简要介绍,如有兴趣可以去网络上自行搜索,应该还有不少资料。

桃乐丝·马丁是一名家庭主妇,她自称通过 “自动书写”和外星人取得联系,并预言1954年12月21日世界毁于洪水,但当天晚上她老公在床上呼呼大睡;帕特·罗伯特森经常出现在电视节目上传播福音,他曾在1980年时在电视节目中预言,1982年底世界会受到一场审判;伊丽莎白·克莱尔·先知是新纪元运动的一个国际信仰组织C U T的领袖,她预言1990年4月23日将爆发一场核战争,害得不少人为躲避灾难辞职、欠债,结果在这个时间过后,她“坑爹”地表示这只是次演习,真正的灾难还在后面;韩国人李章林预言1992年10月28日将会有大事发生,最终酿成多人自杀惨剧,结果自然是他被韩国检方以欺诈罪起诉;乌干达女祭司克莱多尼娅·毛琳达,预言世界将在世纪之交时毁灭,只有在圣母马利亚留下的讯息中才能找到救赎之道,当然2000年早已和平度过,但由于她引起的后果严重,其名字也已写入国际通缉名单;最后一位是牧师哈罗德·坎普因,他预言耶稣基督可能会在1994年9月6日重返人间,结果未能言中。现在他遭遇了严重中风,语言能力受到影响,恐怕再也无法“预言”了。

至于2013年的数学奖,主办方会颁给电影《2012》的制作团队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