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画研究需要从调查的规范化做起

20世纪80年代,陈兆复、盖山林、王明哲、李福顺、蒋振明、李洪甫、李祥石6位学者先后加入国际岩画委员会,由此,中国岩画逐渐被世界所了解。20多年来,在岩画学者的积极努力下,中国岩画研究已取得很大成绩。然而,如何推动中国岩画走在世界前列,仍需在多方面进一步完善。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考古学、艺术学、民族学等研究领域的学者,大家对我国岩画研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岩画记录进一步规范化

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王建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岩画研究的观念正在从艺术思维转向科学思维,岩画不再只是作为“艺术作品”被欣赏。在世界学术范围内,已有大量系统、科学、准确的记录和分析,这些工作的进行对岩画遗产的保护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岩画考察中还存在记录工作的粗糙和随意性太强等现象,这使得国内的岩画出版资料缺乏科学性。如何使岩画资料具有足够的引证信度,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学者认为,近年来考古方法的介入,已经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地改善。

采访中,学者一致倡议加强国内岩画调查、记录程序的规范化。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岩画遗存,但由于最初文献记录的随意性而大都无法实地求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建林、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学堂等学者以自己在考察中的体会为例,认为地方现存的文献在后期的规划建设中根本无法使用,大都存在偏差或失真,示意标注相对应的位置不够准确,有些记录者缺少相应的专业素养,导致资料在后期无法利用。由此,学者建议采取表格化的形式将调查程序规范化,表格化的形式会提醒考察记录者不遗漏相关的项目,使记录更全面,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由点到面的逐步展开。同时,还有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团队的建立,整合地方资源,尽快推出一批科学记录的成果。

科学探测技术的介入

王建新教授近年来提出“三位一体”的观点,将岩画作为考古遗存的一部分,进而推测岩画的具体年代,这一考证的方法已经得到了证实。王建新介绍,游牧文化的要素是“居住遗址(包括祭祀高台)、墓葬、岩画” 三位一体,以此作为发现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整体文化现象的方法。从2005年起,他带领西北大学考古学系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在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黑沟以北进行考古发掘,并发现了目前我国最大的古代游牧文化聚落遗址,进一步证实了某期遗址与某期岩画遗存之间的共存关系。另外,学者介绍,对于岩画年代的考证,目前还有碳14、AMS、微腐蚀分析法、地衣测量法、铀系法及岩晒色泽判断法等。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教授汤慧生呼吁学界加强对考古系络关系在岩画调查中的应用。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会员李福顺是美术界较早关注和重视岩画艺术的学者之一,并在其倡导下,《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岩画全集》独立成卷。李福顺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岩画的普及工作,丰富的岩画遗产从艺术的角度来讲都是“可圈可点”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罗世平认为,由于考古学者的加入,岩画文献具有了科学性。他建议,中国岩画界需要加强机制的建设,教、学、研相结合,创立自己的学术品牌。

建立岩画资料信息中心

掌握丰富的资料,是学术深入研究的基础,学者认为,当前国内缺少大规模的岩画资料中心和权威的信息库,岩画研究需要考古学、艺术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广泛参与。就岩画研究机构而言,我国只有宁夏、内蒙两地建有省一级的岩画研究机构,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研究及国际交流的需要。学者认为,我们亟需加强地方资源与研究机构学术力量的结合,加强地方岩画工作者的相互沟通,建立地方联络人制度,及时进行信息的交流。

学者介绍,意大利、澳大利亚、南非等国的岩画研究均以资料见长。我国的岩画研究要打破地域限制,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加强课题和个案研究。

岩画学是否可以作为独立学科呢?汤惠生介绍说,在国外,岩画学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但是在我国还存在争论,部分学者忽视岩画研究的重要意义。作为考古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坚近年来共主持了60多项古遗址和古墓葬的发掘,他认为,应该加强对岩画学科的支持,注重岩画学术团队的建立。岩画考察不能依赖于学者的兴趣或是考古中的无意发现,学界要加强实地考查的主动性。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张亚莎告诉记者,中国学者正在积极的主动地与国际学界加强联系。目前,研究中心已与意大利、南非等国的岩画研究机构建立了联合培养、导师互访、资料共享等合作制度。2013年,美国岩画国际年会还将开设中国专场,这是中国岩画学者第一次以整体形象呈现在国际岩画学界。

中国岩画将走向世界岩画研究的前列,指日可待。


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项江涛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