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猿人遗址

和县猿人头盖骨

和县猿人头盖骨

和县猿人遗址位于安徽省和县善厚镇汪家山北坡,为洞穴式遗址,距今约二三十万年。洞穴古老、泉溪清澈、久旱不涸,形状似龙,故名“龙潭洞”。1979年、1980年、198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文物局、省博物馆、和县文化局组成联合发掘队对遗址进行三次科学发掘,发现动物化石密集且种类繁多,有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等。其中有北方的剑齿虎、肿骨鹿、髭狗、巨河狸、棕熊、额鼻犀;南方的大熊猫、剑齿象、中国镆以及华东地区特有的四不像和扬子鳄等50余种动物化石。这些动物化石的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

1980年11月4日下午4时35分,在大量交错叠压的动物肢骨中,和县“龙潭洞”发现了长江流域第一例,唯一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四颗猿人上臼齿化石、一段左下颌骨化石,同时还发掘出一部分粗陋的骨器和火烧骨片、灰烬等。经专家鉴定,龙潭洞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为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猿人头盖骨化石,属新生代第四纪中更新世地质时代,距今约二三十万年,被命名为“和县猿人”。这一发现,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南北方古人类的共性和异性,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长江阶地的发育史,南北方古动物的过渡与迁徙,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地质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和研究线索,其科研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堪称“科学上的珍贵”。

1981年9月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和县猿人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公布“和县猿人遗址”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使和县猿人遗址的保护工作走上科学化、良性化的循环轨道,二十多年来,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和县县委、县政府确定于今年11月4日在善厚镇举办首届“和县猿人遗址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家、省、市相关领导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和县猿人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价值”、“和县猿人与北京猿人的比较研究”以及“和县猿人遗址保护及利用发展探讨”等课题做主题演讲,共同探讨和县猿人遗址的科学内涵,宣传展示和县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魅力。(马鞍山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和县猿人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