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成为世界首个首次尝试火星探测便成功的国家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新京报(陈在田):印度在太空“跳跃式发展”的做法,许多大国崛起过程中都曾采用过。但高科技探索,终究要回到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的常态轨道上来。

去年11月5日发射升空的印度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号,已于印度当地时间9月24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这意味着印度已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成功实现航天器火星轨道飞行的国家。

确认成功入轨后,印度总理莫迪发表讲话,对印度成为世界首个首次尝试火星探测便成功的国家表示祝贺,并称赞此举“敢于迈入未知,并创造了历史”。讲话中莫迪着重提到“曼加里”计划的多快好省:研制周期仅15个月,成本仅7000万美元,“甚至比拍一部好莱坞大片还便宜”。这正是当初“曼加里”发射时印度各界欢呼的所谓“JUGAAD(自力更生)”精神。

该精神系高科技创新理论家纳威·拉德约首先提出,原本是用于称赞印度因陋就简,用独创方法创下低成本创造高科技效益的奇迹,而火星探测计划被印度认为是“JUGAAD”精神的最佳体现。要知道,16年前的日本“希望”号火星探测工程,花费了当时币值条件下的1.32亿美元,美国2011年启动的“好奇号”火星探测计划,预算高达25亿美元。相较之下,印度的不仅花钱省耗时短,且成功了,迄今人类探索火星的51次尝试,仅成功了21次而已。

印度在不长的时间里,先后实现卫星发射、遥感技术突破、探月成功和火星探测器入轨等阶段性成功,印度政府和民众为之自豪,完全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正如一些航天科学家所言,现代高科技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扎扎实实的投入和循序渐进的研究、积淀必不可少,一心抱着绕开某些难点、某个发展阶段,强行超车,争取在那些亚洲竞争对手面前拔得头筹,可以一时出彩,但也会因此付出代价。

以航天领域而论,印度曾不惜代价抢在中国、日本之前,实现月球表面的硬着陆(“月船一号”,2008年10月22日发射),但因投入不足、积淀不够,它未能完成全部预定项目提前报废,拟于2011年发射的“月船二号”则几经推迟,如今已被延后到2017年升空,而曾被印度“超车”的中国则已实现了嫦娥-月兔组合的月面软着陆和月球车月面行驶。此次为抢险探测火星,印度同样作出不少探测器性能方面的取舍,在这方面和长期进行火星探测研究的日本等国相比,后劲如何,也不得而知。

印度政府希望借助“JUGAAD”让世界对其刮目相看,这种搞“争气工程”、在太空“跳跃式发展”的做法,许多大国和新兴国家在崛起过程中都不同程度采用过,也无可厚非。但高科技探索,最终要回到遵循科学规律、夯实基础的常态轨道上来,否则,早先为“超车”而跳过的课终究是要补的——而这已被许多“过来人”用无数金钱、时间、精力乃至生命的代价,一次又一次证明过。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