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DNA研究在生物考古中大展身手

  为充分了解我国生物考古的研究现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提升我国生物考古的研究水平、建立我国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本体系、探讨我国人类演化及环境响应的动因,来自中国、德国、美国等国的40多位专家学者,日前齐聚北京出席以“生物考古研究中的若干前沿问题”为主题的第350次香山科学会议国际学术讨论会。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德国马普学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Svante Paabo和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王昌燧担任会议执行主席。与会专家围绕现代人的起源及文化演进,人类遗传结构的演变,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及演化,农业的起源、发展及古环境的响应等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通过对古代DNA的分析,中外科学家在探索人群间亲缘关系研究中硕果累累。3万年前就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与欧洲现代人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难有定论。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专家介绍了他们通过与克罗地亚、西班牙等各国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成功提取了克罗地亚Vindija洞穴出土尼安德特人骨的核DNA,并完成了11亿个片断的测序工作。通过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基因组间DNA序列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了解两者间的相互联系。

  由于埋藏环境的影响,古代人类得以保留的DNA含量极其微弱且多已分解成片断,同时还可能存在大量外源的DNA污染,这也常常使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目标DNA的扩增效率并不高。德国专家介绍了一种名为引物延伸捕获(PEC)的新技术,该技术在回收短片断内源DNA方面明显优于普通的PCR。利用此方法,研究人员成功扩增了3万年前的克鲁马努人的mtDNA中的8758个片断;该技术还可望对形态上不能确定的生物残体进行种属的鉴定。

  新疆地区一直以来是我国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通道。我国科学家通过对我国新疆地区现土著居民与古代人类的DNA研究分析后指出:我国新疆地区早在4000年前已存在东亚的谱系;现维吾尔人兼有东方谱系和西方谱系,基因交流在2000年前就已发生,并且东西方谱系基因的交流在维吾尔人迁居之前就已产生,其中原生活在新疆的先民也有可能为维吾尔人基因中的西方谱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古代DNA的研究与分析不仅在探索人群间亲缘关系的研究中硕果累累,而且在环境考古研究中也同样可以大展身手。加拿大专家以中国新石器水牛的DNA研究和现生水牛的起源、加拿大遗址出三文鱼骨骼的古代DNA分析等具体实例,详细介绍了古代DNA在环境考古中的应用前景。

  与会专家还介绍了我国农业起源和传播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并同时指出尽管农业起源已经研究多年,但如何从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上界定野生和栽培作物,以及栽培作物的出现与农业起源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迄今为止一直缺乏公认的判断标准。多学科的协作以及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将为今后探索我国早期农业(稻作和粟作)起源和传播提供更多的科学证据。


科学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DNA 古代 考古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