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盘点2009年气候科学


 
7.地球工程渐获认可
 
2009年,地球工程这一理念在从科幻迈向现实的道路上前进了几步。我们应该考虑主动控制气候,在以前,这样的想法即使不完全危险,也好像是“海市蜃楼”,但是,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与日俱增,利用地球工程手段来遏制气候变化的理念受到的排斥也逐渐减少。
 
2009年1月,德国和印度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向南印度洋倾倒硫酸铁的实验被临时叫停。研究人员旨在调查铁元素促进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可能会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但是,浮游生物也会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由于担心实验会加深对这种地球工程措施的可行性的了解,研究活动被阻止了。直到最后取得德国政府部门的批准,实验才得以完成。
 
英国皇家协会2009年8月发表报告指出,如果不削减排放,地球工程可能很快成为我们遏制全球变暖的唯一希望。美国国会也就地球工程问题举行了听证会,美国国家科学院则成立了工作组来评估一些特殊的举措。“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将不得不结合多种手段,开始将这些气体从大气中清除出去。”IPCC主席拉津德·帕乔里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前夕说。
 
尽管大部分人将地球工程看作是最后的、不那么吸引人的选择对策,史蒂文·莱维特和斯蒂芬·都伯纳在其新著《超级魔鬼经济学》(SuperFreakonomics)一书中却狂热地推荐这一概念,他们建议将地球工程作为应对气候问题的一个快捷、低廉的解决方案。他们提出,可以简单地通过向大气中注入悬浮微粒来给地球降温。
 
他们在书中推崇的这个方法实际上也是美国西雅图知识风险(IntellectualVentures)公司的科学家的得意之作。事情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由于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科学家担心全球会变冷(因为二氧化硫停留在大气平流层,并与水蒸气结合形成云,从而遮挡阳光)。此后各国减少了硫排放,变冷问题“烟消云散”。到了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二氧化硫的制冷作用再次得到证实。当时有大约2000万吨二氧化硫被喷发到大气中,火山灰遮天蔽日,之后一到两年内,全球温度平均降低了0.5℃到1℃。因此,向大气平流层排放二氧化硫是解决全球变暖的最简单办法。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二氧化硫直接送往平流层。知识风险公司的方案是借助“通天管”,利用一长串气球就可以让一根很长很轻的管子插入云霄,连天接地。如果要解决南北极变暖的问题,大概只需要20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两年内就可以安装好设备,每年的运行投入大约为1000万美元。如果拯救全球,就需要在世界范围内选取5个区域设立基站,每个站点分别插上3根管子,初始投入1.5亿美元,每年的运行成本1亿美元,总共2.5亿美元就可以有效地逆转全球变暖。知识风险公司表示,采用这种方法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量只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总体硫排放量的1%,不会造成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