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科普,影响力有多大?

北京朝阳区潘家园街道的孩子们成为首都数字科普互动大课堂活动的首批参观者,他们正在用电脑进行青蛙解剖实验。CFP/图

  ■ 将新闻进行到底

  当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从网络了解信息,并将大把业余时间交给网络时,科普也毫无选择地翻开了新的一页。这像是一场“遭遇战”,容不得你慢慢考虑。

  1995年《北京科技报》开通网络版,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是中国网络科普的第一步。十几年来,我国科普网络设施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3月30日,我国科普网站、数字科技馆等网络科普设施已达601个。

  2009年,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对我国互联网科普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研究。基础调查和运行监测结果显示,科普网站的互动、服务有所加强,但原创少、更新慢、表现形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 数 据 ————

  主办单位中社团和科协占六成

  在被监测的网络科普设施中,主办单位所占比例分别是:社团学会33.0%,各级科协31.3%、个人11.6%、政府部门8.1%、新闻和综合门户网站6.6%,中科院系统网站4.4%、社会机构(包含企业、共青团和科普场馆)5.0%。相比之下,社团学会和各级科协这两个主办单位占据主体地位。

  一半以上资源集中在北京

  目前,我国网络科普设施地域分布呈现出“一个中心,一条主带”的特点,“一个中心”指以北京为中心,有52.7%的网络科普设施集中在北京,研究组认为,主要原因是,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社团学会比较集中。“一条主带”指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广东、安徽、河北、辽宁、福建等10个沿海省、直辖市,有30.9%网络科普设施集中在这一带。而中、西部地区网络科普设施的数量较少,总共只占网络科普设施总数的16.4%。

  用户男女比例为81∶19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7月16日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男女性别结构保持在53∶47的比例。

  但网络科普设施的用户却“独具特色”:从网络科普设施用户性别上看,我国网络科普设施用户男性占81.0%,女性占19.0%,男、女比例约为81∶19,男性用户数量远远高于女性用户数量。

  25岁以下用户占七成

  从用户年龄上看,69.6%的用户年龄集中在25岁以下,其中,18岁以下(含18岁)用户占20.4%,18—24岁用户占49.2%,25—29岁用户占15.8%,30岁以上用户占13.6%。这说明当前网络科普设施的用户表现出年轻化的特点。

  从用户受教育程度上看,网络科普设施用户中初中、高中学历占53.2%,学历偏低。其中,初中以下学历占5.0%,初中学历占20.8%,高中/中专/技校学历占32.5%。大专、本科学历占37.1%,研究生学历用户占4.3%,其他学历占0.4%。

  互动信息比例占60%以上

  在被监测的网络科普设施中,动漫占87.1%,论坛/社区占69.1%,服务信息占68%,所占比例均在60%以上,与2005年相比较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网络科普设施更加重视互动交流和服务功能。

  即时通信占10.9%,网上直播占9.2%,用户上传占7.4%,虚拟博物馆占7.0%,手机上网占3.5%,所占比例不高。有15.5%的科普网站开设了科普博客。网上购物占24.5%,主要以全国学会网站中的网上订购图书、杂志为主。

  ———— 分 析 ————

  网络科普原创少内容雷同

  监测显示,由于我国网络科普设施信息原创少,导致内容雷同,缺乏特色。据介绍,一些社团学会网站的科普栏目,以科技活动新闻、活动通知为主,而涉及行业动态、学术交流等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内容较少,使得网站更像一个公告栏,而不是用于科学知识传播、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平台。

  地方主办的网络科普设施,内容雷同的问题比较突出。除活动报道等信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外,涉及科普知识的内容基本上是没有差异。学科、行业、地域特色鲜明的网络科普设施数量非常有限。而对于专业性不是很强的网络科普设施,虽然覆盖内容面广,但知识体系不够完善,这使得用户很难系统地获取相关科普知识。

  信息内容更新不及时

  网络科普设施存在信息内容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有43.5%的网络科普设施首页连续3个月没有进行内容更新。另外网络科普设施知名度低,社会影响力小,对网民的吸引力不强。

  通过对网络科普设施为期3个月的监测显示,85.5%的网络科普设施的访问量为3人/百万人(每百万人上网有3人访问本站)以下,很多公众不知道网络科普设施的名称、网址。课题组认为,加强内容建设、提高社会知名度是网络科普设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业科普数量偏少

  尽管我国网络科普设施在内容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许多网络科普设施开设了有关农业科普知识的栏目,但专门的农业网络科普设施数量较少,不利于借助网络渠道对农业科普知识进行宣传。

  在被监测的网络科普设施中,有12个农业科普网站,仅占网络科普设施总量的2.2%。其中一半为农业相关学会的网站,信息主要集中在学会活动及通知公告上,农业知识普及相关信息指导并不是网站的重点。而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兴农网、山西农科110网等综合性农业科普网站所占比例较低,社会影响力有限,无法有效地形成传播农业科普知识的合力。目前,我国面向农村,以服务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科普网站数量较少。同时,目前的农业科普网站的互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传播形式亟待创新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形式上的创新对于增强网站的吸引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科普网站在形式创新上还有较大发展空间,通过使用新技术来创新表现形式,扩大网络科普的社会影响。

  就网站整体建设而言,大部分科普网站(页面)版面设计简单,形式相似,色彩单一,无法吸引网民的眼球。并且大部分网络科普设施的专题制作较为简单,主要是将新闻罗列在一起,表现形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网络科普设施内容的表现形式以文字和图片为主,38.9%的网络科普设施使用了音频,37.4%的科普网站使用了视频。在使用了音频、视频表现形式的网络科普设施中,43.5%的音频、视频文件数量为5个以下,数量仍显不足。

  总体来看,网络科普设施在表现形式和功能上要突出交互性和开放性。博客、即时通信、网上直播、虚拟博物馆、手机上网等形式正在被一些网络科普设施应用,但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推广。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科普 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