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的科学传奇

记述库珀和马什“龙骨之战”的书籍

  1858年美国新泽西州挖出第一例恐龙化石,不久后爆发了费城自然科学院的古生物学家库珀和耶鲁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马什之间著名的“龙骨大战”。尽管两位科学家都不择手段猎取恐龙化石和诋毁对方名誉,并为此精疲力竭和两败俱伤,但他们的研究却极大丰富了人类的恐龙知识,提高了公众对恐龙的兴趣。1876年费城世博会展出了霍金斯旅居美国后制作的第五个恐龙。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著名的辛克莱石油公司举办了专题恐龙展,并将电动马达安装在钢铁和橡胶制成的模型内,让恐龙能够张牙舞爪地动弹和嘶鸣起来。因为石油是史前生物遗骸在地质活动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被称为“化石燃料”,辛克莱石油公司便把恐龙家族中的雷龙选做自己的商标和吉祥物以示饮水思源。和水晶宫恐龙相比,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的恐龙在形态上有了不少变化,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古生物学提供了全新视角,恐龙族群被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和许多支脉。不过给恐龙画像的确是另一种福尔摩斯探案,没有哪项工作如此需要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随着新化石的发现和数据的积累,恐龙造型也越来越逼近真实并被科学界所公认了。1964年纽约世博会上,雕塑家保罗?乔纳斯使用充气橡胶制作了9头恐龙,从哈德逊河上一路招摇运往世博会场。从2米长的嗜鸟龙到21米长的雷龙,在辛克莱恐龙园中各据地势,栩栩如生,创造了1000万人参观的记录。1965年纽约世博会结束后,这群恐龙又到佛罗里达和其它25个州巡廻展出10个月,将风靡美国的恐龙热推向高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