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王”赵喜进誓死与诸城恐龙永远在一起

“我这辈子可能就死在这儿,与诸城恐龙永远在一起了。”9月7日,正在诸城恐龙涧发掘恐龙化石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76岁的退休教授赵喜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很认真地说了这番话。赵喜进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古生物学专家,在业界被誉为“恐龙王”。

因眼睛近视结缘恐龙

“我生在莒县,长在烟台,学在莫斯科,工作在北京,成就在诸城。”初见面,赵喜进幽默地介绍着自己。1935年,赵喜进出生于莒县,但是在烟台长大。高中毕业时恰遇国家选派高中毕业生到国外读书。经过考试选拔后,赵喜进被分配到莫斯科大学学习古生物学。

“我选择专攻‘恐龙’这一学科很偶然。”赵喜进笑着说,“当时,中科院古脊所的所长、中国恐龙研究的拓荒者与开创人杨钟健教授,也是后来我在国内的导师,他带了一个代表团,到莫斯科去访问,然后接见我们这些留学生。”当杨钟健问起个人的专业意向时,有人说“我要学鱼类”,有人说“我要学古植物”,有人说“我要学珊瑚”。轮到赵喜进了,他说:“我眼睛近视,搞别的可能不行,杨教授在搞恐龙研究,我也学恐龙!”

“当时,我的眼睛近视得很厉害。如果我要研究别的,比如说搞‘孢粉’,经常跟显微镜打交道,镜片磨镜片,肯定不行。那时候学恐龙不像现在需要看切片,都是宏观的,光大腿骨就1米多,研究这个我的眼神肯定行,所以我就学恐龙了。回来后就成为杨钟健教授的第一批学生,从此与恐龙打了一辈子交道。”
 
三次参加诸城恐龙发掘

1964年8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赵喜进与一群地质工作者来到诸城的“龙骨涧”。在1964年至1968年共四年的考古发掘中,赵喜进与考古人员一起采集恐龙化石301箱,总重量超过40吨。1972年4月,他配合著名古生物学家胡承志完成诸城化石骨骼的装架工作,初次装架完成后的恐龙高8米、长近15米,是当时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鸭嘴龙类中最高大的,同时也是鸟臀类中最高大的一种恐龙。并填补了晚白垩世早期的鸭嘴龙化石的空白。

1988年6月,诸城市第二次大规模发掘恐龙化石开始,赵喜进教授作为领军人物率由张宏、唐治路、彭春等人组成的专家组来到诸城,开始了正式的发掘工作。此次发掘历时两年零七个月,发掘面积236平方米,产出鸭嘴龙化石160块。1992年5月,赵喜进教授装架成功了一具高9.1米、长16.6米、当时世界上最高大的鸭嘴龙化石骨架,并将这具恐龙命名为“巨大诸城龙”。

2008年1月,诸城恐龙化石第三次大规模发掘拉开序幕,赵喜进教授再一次担当领军人物。他带领考古人员发掘出了500余米的化石长廊、超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群、长22米高11米再破世界纪录的华夏巨龙及角龙和暴龙等丰富多彩的恐龙属种。

退休后诸城再寻“龙”

赵喜进教授1995年退休后,继续干起老本行研究恐龙化石。9月7日下午,记者在诸城市白垩纪地质公园里的一间办公室里见到了赵喜进。据了解,在来诸城之前赵喜进的身体已不是很好,心脏搭了三根桥,还有糖尿病。可为了研究恐龙,赵喜进从2008年1月至今,一直抱病长驻诸城,并亲自发掘发现了华夏巨龙等数个世界之最。

据诸城市白垩纪地质公园的工作人员张有世说,在龙骨涧发掘现场和化石修复中心,经常看到赵教授的身影,他进门时还需人搀扶,但是一到恐龙化石跟前就来了精神,捧着化石翻来覆去地看,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似的,还时常嘱咐工作人员要小心搬运,别把化石碰坏了。诸城市旅游局局长、恐龙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王克柏说,自1964年至今46年来,赵喜进的脚印踏遍了诸城所有的恐龙化石保护点,为诸城发现了数项世界之最,是对诸城帮助最大的恐龙专家之一。

记者了解到,赵喜进教授最近被诸城政府部门授予诸城荣誉市民称号,被诸城市旅游局聘为恐龙馆名誉馆长。他说:“诸城的恐龙化石成就了我,我对诸城有着很深的感情,我这辈子可能就死在这儿,与诸城恐龙永远在一起了。”


潍坊新闻网 秦子虚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龙 赵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