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新知:大灭绝后并非都有大复苏

笔石化石

Monograptus priodon素描图

科学界普遍认同这样一条理论,即大灭绝后存在大规模的爆发式进化。大灭绝导致物种大幅减少,幸存者为占据新的生态域便会快速进化出新特征。不过,来自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的Charles E. Mitchell教授联合芝加哥大学的David W. Bapst、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的Peter C. Bullock和Michael J. Melchin、卡尼修斯学院的H. David Sheets,并通过研究发现,正笔石类(graptoloid)在4.45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后却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甚至到其后200万年整体灭绝也是如此。此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探讨现今人类引起的地球气候变化将如何导向生命的进化,而想要弄清这一问题,化石记录是唯一途径。

正笔石类是行群体生活的已灭绝浮游动物,它进化迅速,且拥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区,因此其化石记录也相当丰富,它是研究物种进化的优良材料。研究者主要研究了正笔石的两个类群:新笔石类和双笔石类,它们都经历了4.45亿年前的奥陶纪末大灭绝事件,但仅有前者幸存了下来,而在灭绝事件之前,后者占主要地位,它们常聚集成不同形状的群体生活。按流行理论,当双笔石类灭绝后,留给新笔石类的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广阔生存空间,它们理应快速进化、占领新的生态域。然而研究者在分析了183个正笔石群体后发现事实却并非如此。正笔石在地史上持续了900万年,丰富的化石使得研究者可以精确追溯其进化历程,研究结果显示在大灭绝后并不存在适应性辐射。尽管确实有新笔石类群的新种在大灭绝后出现,但其变化程度极小,直到200万年后它灭绝也未见大的改变。相反,在大灭绝前,正笔石类的进化速度都要快得多。

Neograptine进化迟滞现象可能受协同进化的物种控制,因为后者需要在灭绝事件后的环境中耗费一定时间来恢复。也有可能是新种并没进化出优良性状,因此无法辐射,这一现象被称为非适应辐射(non-adaptive radiation)。第三种原因可能是由于正笔石复杂的生长模式在某方面阻碍了其适应辐射的过程。另外研究者还指出,两类正笔石类群不相同的生活习性可能是导致其命运不同的原因。


(化石网/歆塬 编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大灭绝 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