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飞船飞越灶神星发现其表面的奇特波纹

“黎明号”2011年7月进入轨道后采集的图像,包括第一次更清楚看到由哈伯太空望远镜观察到的神秘大坑。(视频截图)

录像显示灶神星是一个分层的,类似地球的模块构造,有着铁元素组成的内核,并且和地球与月亮的形成方式相似。

“黎明”号的数据还表明灶神星是地球陨星的最大单一来源。

地球人很难想象飞越过小行星系的第二大天体——灶神星表面的感觉。但美国宇航局宇宙飞船却发现了更难想象的事情,发现了恐怖的、巨大波纹表面。

据悉,美国宇航局拍摄的录像显示灶神星是一个分层的,类似地球的模块构造,有着铁元素组成的内核,并且和地球与月亮的形成方式相似。

这段录像是“黎明号”2011年7月进入轨道后采集的图像形成的,包括第一次更清楚看到由哈伯太空望远镜观察到的神秘大坑。“黎明号”探测器副研究员卡罗-雷蒙德(Carol Raymond)说,“黎明号”的发现证实了人类关于这个巨行星历史的一般理论,同时,帮助我们了解一些从远处无法知道的细节。

据报道,黎明号”对灶神星进行的将近一年的观测,使这个天体类似地球的特性更加明显,并且展示了人类和这个夜空中的明亮天体之间的联系。

科学家现认为灶神星是一个分层的、有着有铁元素组成的内核的模块构造行星,是已知唯一经历过太阳系古老岁月的小行星。灶神星地理环境复杂可以归咎于45.6亿年前将这个天体分离为地壳、覆盖物和有铁元素组成的半径约为68公里的内核的过程。类地行星和月球的形成同样经历了相似的过程。

据报道,通过“黎明号”观察到,在空间陨石撞击形成的沟壑中暴露出的一些矿石样品,这有可能为灶神星曾存在一个巨大的“岩浆海”的说法提供依据。 “岩浆海”的形成于当一个物体几乎完全溶解后,导致能够形成行星的分层模块构造。其他拥有“岩浆海”的天体已经成为了地球或其他行星的一部分。

该资料同时也证实曾在地球上发现的一组独特陨星,确实如推测的那样来自灶神星。那些陨星中的辉石(一种富含铁和镁的矿石)的特征与灶神星表明岩石的特征相似。

另外,“黎明”号的数据还表明灶神星是地球陨星的最大单一来源。这次发现同样标志着人类宇宙飞船第一次能够访问这些在地球上被确认身份的陨星的来源地。

科学家目前了解到灶神星表面的地形十分陡峭和复杂,它表面的一些大坑由一些非常陡峭的斜坡和甚至垂直的斜面构成,并伴随频繁发生的滑坡。借助这次拍摄,有另一个意料之外的发现,位于灶神星“雷亚希尔维亚盆地”(Rheasilvia Basin)的土丘,相对于坑的尺寸,要比月球上的土丘更高、更大。灶神星同样有一些和其他低重力天体相似的特征,比如土星上的小冰月现象,它表面的黑点和光斑与月球的并不吻合。

此外,“黎明号”还揭示了贯穿于灶神星形成过程的被持续撞击的细节。

据悉,“黎明号”的科学家现在可以确定形成灶神星南极地区和“雷亚希尔维亚盆地”的两次大撞击的时间。南极地区大约形成于20亿年前,“雷亚希尔维亚盆地”是灶神星上最大的撞击盆地,大约形成于10亿年前。

一个来自亚利桑纳州行星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戴维-奥’布瑞恩(David O'Brien)参与了“黎明号”的研究。他表示,月球上最大的撞击盆地都是很古老的,但是令人惊讶的是,灶神星上最大的撞击盆地却是如此年轻。


搜狐科学 尚力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灶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