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稻米人工栽植

来自Tianluoshan 考古基地的SEM野生米穗基

考古学证据表明,稻子在长江下游的浙江地区是在一个2或3千年内的缓慢过程中转变为人工种植的作物的,这与小麦和大麦的缓慢转变为人工种植作物类似。

Dorian Fuller及其同僚在田螺山的新石器遗址挖掘并调查了稻穗颖花的出现和密集程度,从而确认了稻米的人工种植是在6900至6600年前达到高峰的。随着研究人员对该遗址的不断挖掘,他们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稻米的残体在所有植物残体中的比例变得越来越浓集,即在开始的时候,稻米的残体占所有植物残体的约8%,然后一直增加到占所有植物残体的约24%为止。这些发现表明,在该遗址处,稻米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食物中变得日趋重要。

研究人员还将稻米残体分成3个部类(野生型、人工栽培型和未成熟型),并确认,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个跨越300年的过程中,人工栽培型稻米的出现百分比从大约27%增加至39%。与此同时,野生稻米和未成熟型稻谷粒的出现比例却在下降。农田杂草通常是与人工稻米种植联系在一起的,该类杂草的证据为那个时候中国有着认真的稻米栽培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明。


EurekAlert!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