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莲花池山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被蚕食仅剩一个小山包

若不是白色围墙上那一排醒目的红字,没人会晓得,莲花池山遗址就坐落在那里。

被确定为全国“文保”单位后,莲花池山遗址的保护备受人们关注。连日来,导报记者多方了解,试图探究莲花池山遗址遭遇的现实保护难题。

现状:南侧被破坏 仅剩一个小山包

北环城路岱山村村北路段,车水马龙,尘土飞扬。某建筑工地上,机器轰轰作响,工人紧密施工。一排物流厂房内,老板吩咐工人搬运货物。

莲花池山遗址在哪?导报记者四处打听,一名工人恍然大悟,手朝西北方向指,“不就是在那儿吗?”

被粉刷得雪白的围墙上,清晰地写着:莲花(池)山旧石器时代文物遗址保护墙。落款为:市文物办(宣)。

茂密的树枝伸出墙外,坐在车上的人,根本不会注意墙上的大字及墙背后的故事。

围墙内,小山包上绿草覆盖,周围有树生长。附近居民透露,小山包就是莲花池山遗址,无人看管,而围墙是今年初建成。

2007年底,漳州市文化局初步划定莲花池山北侧遗址的保护范围为遗址东侧外延40米,西侧外延20米,北侧外延15米,建设控制地带各顺延20米;南侧遗址保护范围为遗址东、西、南侧各15米,建设控制地带20米。 而如今,莲花池山遗址的南侧已不复存在。据媒体报道,被推平的南侧遗址,被开发成一排作为物流集散地的平房。至于仅存的北侧遗址,只剩50多平方米的面积。

遗憾:面临威胁 遗址公园一直未建

对于莲花池山遗址南侧被推平一事,原漳州市文管办主任杨丽华表示遗憾。“我们当时没办法守着,物流公司要开发,后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南侧遗址被铲平。现在,申报国保的也只有北侧。”

杨丽华说,当初有找开发商谈,对方愿意出资保护北侧遗址,“把莲花池山作为他们标志性的亮点,并请人规划整治,做成遗址公园”。 尽管如此,“遗址公园”仍未平地而起。唯一可见的,是一堵围墙。杨丽华说:“开发商先将遗址围起来,进行保护。”

杨丽华坦言,她担心位于路边的遗址,被驶过的车辆震动导致破坏,同时也担心水土流失对其造成威胁。

困境:管理主体不明确 工作难开展

而在漳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看来,莲花池山遗址疏于管理,逐渐被蚕食。

该名工作人员认为,莲花池山之前没达到“国保”级别,没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财政基础,才会屡遭破坏。

同时,他指出,位于芗城区的莲花池山遗址,面临无人管理的困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该由芗城区管理;但文物保护理应由我们所来做,然而自从去年成立该所,保护工作与业务范围都没明确,导致我们工作很难开展。”这一说法得到漳州市文物局文物科的证实。

未来:先申请保护经费

遗址应该如何保护?漳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一工作人员表示,应该落实文保单位的“四有”工作,同时加强日常巡查、及时监测保护动态,避免人为因素与基本建设工程破坏,确保遗产真实性、完整性。

他表示,可以借鉴小遗址公园保护模式,另增设文化专题保护馆,通过网络宣传,做虚拟博物馆,展示漳州文化。

他建议,将遗址纳入漳州历史文化名城划片区,“从莲花池山遗址,到龙文区虎林区一带,可打造古遗址观光带”。

接下来,莲花池山遗址要怎么保护?该工作人员称:“先争取保护经费,再请相关专家到现场查看,并提出一些规划建议。”

相关资料

莲花池山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漳州市区北环城路岱山村村北路段,于1989年底被发现,次年复查发掘,为此填补了漳州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空白。

1990年,考古专家在莲花池山一带采集的小石制品,出自红土堆积物中的砾石条带,真正结束了福建省无旧石器时代的历史。

当时,遗址及周围采集到的旧石器标本共有1400多件,文化特征明显,经贾兰坡院士的审定,将此遗址的上层文化命名为“漳州文化”。

2005年,考古专家对莲花池山遗址再次发掘,指出遗址至少有3个文化层,年代为20万—40万年。(海峡导报 张韩丰)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旧石器时代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