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中国考古学界名副其实的考古“丰收年”

(神秘的地球)据中国社会科学网(杨阳):2013年1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外发布了本年度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的评选结果,包括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西安秦始皇帝陵园、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西安渭桥遗址、江苏扬州隋炀帝墓在内的六项新发现,以其重要的学术性和发掘的科学性,从46项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当选为“六大”。这六项新发现勾勒出2013年中国考古学的前沿走向,也将我们的注意力再次拉回到考古本身。

2013年,中国考古界硕果累累,重大新发现迭出,有亮点,有突破,亦有惊喜。就在2013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又传来喜讯,经过7年先后5次发掘,考古学家基本认定,该遗址是自汉代以来,研究“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涂山”地望的最重要的考古学证据,文献记载的“禹会诸侯”或成为真实的历史事件。

与略显沉寂的2012年相比,2013年是名副其实的考古“丰收年”。

帝陵考古抓人眼球

帝陵考古一向为世人所关注,尤其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帝王,他们的墓葬更是人们追逐的焦点。2013年隋炀帝墓的出土,无疑成为考古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也是继2009年发现曹操墓后,最受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帝王陵墓。该墓葬在发掘整理过程中,所秉持的审慎态度,使其在发掘成果发布后,并未引发争议,与当年曹操墓所遭受的境遇迥然不同。该墓葬为研究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

西安秦始皇帝陵园发掘的进展情况,一直牵动人心,至2013年岁末,也终于有了新的突破。考古人员对陪葬坑K9901、陵寝建筑遗址局部、陵园从葬墓园小型墓葬和兵马俑一号坑进行了清理,收获颇丰。较为引人关注的是,葬墓园的墓道填土内发现有散乱人骨,且经过肢解,初步判断为未成年女性,但具体身份不明,这为当时是否存在“人殉”现象,提供了新线索。

同时,像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北京房山刘济墓、西安上官婉儿墓等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发现,也为2013年的中国考古学写下精彩的一笔。其中,文峰塔墓地是继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后又一重要发现,对完整揭示曾国历史有重大意义。墓地中出土的大批有“曾”字铭文的铜器,为确定楚国灭曾的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位于成都的老官山汉墓,出土了大量西汉简牍,为四川地区的首次发现。简牍中,《五色诊脉》等扁鹊学派医学经典,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其学术价值和医学价值远高于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简帛医书。

考古成为跨学科项目突破口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考察研究”的立项与启动,是近来备受学界瞩目的大事。2013年6月22日,该项目的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呼伦贝尔召开。作为该项目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蒙古族源研究是一项多学科广泛结合的国际性研究课题,需要扎实、严谨的学术态度,通过深化研究以取得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关于蒙古族源的探讨既是学术界的热点,也是争论的焦点之一。虽然蒙古族源项目刚刚启动,但在考古方面就已有了开拓性进展。2013年8—10月,考古人员对内蒙古谢尔塔拉墓地和陈巴尔虎草原岗嘎墓地进行发掘。蒙古族源项目的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表示,通过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旨在确立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作为蒙古族发祥地的重要历史地位,并澄清国际学术界近年关于蒙古族源研究的各种谬说,以恢复历史的真实面貌。

世界考古舞台发出中国声音

中国考古学发展到今天,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考古学的时空框架基本确立,中华文明史逐步从传说走向真实。2013年8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世界考古·上海论坛”如期举行,作为国际考古学界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论坛旨在宣传考古成果、促进考古研究、彰显文化遗产的现代意义,同时提高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地位。

一直以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深受西方考古学的影响,中外合作考古是中国考古学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当前,中国考古科研机构已经具备了在其他国家开展考古工作的能力。中国考古队伍在柬埔寨、肯尼亚等国家,与当地学者一道开展考古合作项目,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考古的特点和水平。

论坛还发布了10项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和9项世界重大考古研究成果,其中,浙江良渚古城考古新发现、陕西石峁古城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榜上有名,中国考古学的最新发现及其研究成果在世界考古学的舞台上得到了充分展示。

公众考古确立“元年”

对于中国考古学来说,2013年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以10月10日首届“中国公众考古仰韶论坛”的召开为契机,中国考古学界首次正面肯定了公众考古的重要意义,扭转了公众考古长期不受重视的局面。因此,2013年也被业界昵称为公众考古“元年”。

长期以来,考古学都是非专业人士难以涉足的领域,但最近几年间,这种状况已有所改变,公众考古的热度也逐年升温。在国内较早进行公众考古尝试的复旦大学教授高蒙河认为,考古已经成为一种公众参与越来越多的活动乃至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促使考古学者对考古的内容和目标重新加以认识。仰韶论坛具有考古学里程碑的意义,具有公众考古学编年史的意义,仰韶堪称中国公众考古推进的福地,公众考古人才的摇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表示,公众迫切需要了解最新的考古成果,并与考古学家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互动,这对考古学家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回望2013年,考古学这个“满身泥土”的学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也给我们留下了种种思考。考古学最根本的价值在于了解人类的过去,寻找文明进步的本质,认清未来的方向。对于考古学的2014年,我们有更多的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考古 考古学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