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错贴标签行为导致鱼类水银含量异常高

智利鲈鱼中,有20%从基因角度无法辨别它们的真正身份

智利鲈鱼中,有20%从基因角度无法辨别它们的真正身份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凤凰科技(编译/严炎刘星):科学日报报道,对10余个国家里零售海鲜冰柜上出售的鱼进行的最新测量显示,贴错标签可能导致消费者暴露于高水平的水银之下,这一种有害的污染物。渔业存货“替换”——错误的将来自另一不同地理起源的同一物种的鱼摆放在一起——是最危险的错贴标签行为,根据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的研究人员进行的最新研究显示。

“精确的标记海鲜对于使得消费者选择可持续渔业来说至关重要,”研究首席作者、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生物学家彼得·B·马尔科(Peter B. Marko)这样说道。“但消费者还要依赖标签来保护自己免遭摄入不健康水银的危险。海鲜错贴标签会曲解海洋里鱼类的真正分布量,欺骗消费者,并使消费者遭受不必要的污染如水银。”这项研究被发表在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这项研究包含两种鱼:那些被标记为获得海洋管理委员会(MSC)证书的智利鲈鱼,以及那些仅被标为智利鲈鱼(无证书)的鱼类。MSC证书版本的鲈鱼应该来自靠近南极洲南乔治亚岛南部远洋海水,远离人为污染源的地方。对于那些支持可持续性收获海鲜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更青睐于MSC证书的鱼类,此外,另外一个潜在的吸引力还在于这类鱼的水银含量一直较低。

在之前的研究里,科学家们确定购买的智利鲈鱼中,有20%从基因角度无法辨别它们的真正身份。此外,利用DNA技术鉴别出的智利鲈鱼中,有15%存在遗传标记,这暗示着它们并非来自南乔治亚岛渔业。

在这项最新研究里,科学家利用相同的鱼类样本收集细节的水银测量结果。当他们将经身份证实、具有MSC证书的鲈鱼的水银水平与经身份证实、无证书的鲈鱼水银水平相对比,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基于对智利鲈鱼水银积聚的地理分布样式的理解,这一发现可能并非你所预期的。

“真实的情况是这些物种被替换了,” 马尔科解释道。“MSC认证的智利鲈鱼被那些水银含量较低的鲈鱼替换了,而那些替换无MSC证书的鲈鱼往往具有较高含量的水银。这些替换扭曲了用于MSC对比目的的鱼类库,使得认证和没有认证的鱼类看起来差异并不大。”

此外,还有另一个混淆的因素,即使在经证实、具有MSC证书的智利鲈鱼样本里,有些鱼类仍具有非常高的水银水平——大约是预期的2-3倍,有时候甚至高出了某些国家的进口限制。

马尔科和他的研究小组再次利用遗传学来了解这些鱼类的真正本质。“结果发现这些具有异常高水银水平的鱼类来源于其它渔业,而非南乔治亚岛的认证渔业,”马尔科说道。“大多数这些鱼类的线粒体DNA都显示它们来自智利,因此,渔业存货替换是导致MSC认证鱼类所含的水银含量高于预期的另一个原因。”

大多数消费者都知道不同物种间的水银含量有所差异,很多公开活动都帮助教育公众应减少或避免那些鱼类物种。然而,对物种内水银含量的差异却鲜有关注。“由于水银积聚因物种的地理来源不同而有所差异,根据对一系列环境因素的考量,鱼类是在哪里收获的影响非常大。” 马尔科说道。

“尽管平均来说,与未经认证的鱼类相比,MSC认证的鱼类是更健康的选择——这主要是考虑了水银污染,但我们的研究显示渔业存货替换可能导致水银含量的大幅增加,” 马尔科说道。“我们建议消费者保护团体在考虑未来海鲜消费指南时,应该密切关注因渔业存货的地理来源而导致水银污染含量的变化。”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海鲜 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