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嗜睡病由病毒蛋白抗体触发

本图显示因流感病毒核蛋白而触发的抗体如何与调控睡眠(下视丘分泌素受体2)的脑蛋白受体发生交叉反应并导致发作性嗜睡病。[鸣谢:S. Sohail Ahmed 和

本图显示因流感病毒核蛋白而触发的抗体如何与调控睡眠(下视丘分泌素受体2)的脑蛋白受体发生交叉反应并导致发作性嗜睡病。[鸣谢:S. Sohail Ahmed 和 Anette Karle] 与H1N1流感相关的发作性嗜睡病的自身免疫概念涉及4个阶段。(A)第一阶段:在基因易感者中,抗H1N1疫苗接种激发了抗体的形成,这些抗体会与病毒核蛋白及下视丘分泌素受体2结合。(B)第二阶段:在穿透血脑屏障后,这些抗体会渗漏到脑组织内。(C)第三阶段:抗体与神经元表面的下视丘分泌素受体2结合并通过直接阻断或通过下视丘分泌素形成的继发性耗竭而中断信号传导。(D)第四阶段:被中断的下视丘分泌素信号传导导致了临床上的发作性嗜睡病。(H. McDonald /《科学-转化医学》)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EurekAlert!:在2009年波及全球的猪流感爆发之后,欧洲使用的一种流感疫苗导致了发作性嗜睡病的不同寻常的激增。一项新的研究将这种疫苗(Pandemrix®)与另外一种在制造上不同的流感疫苗(Focetria®)进行了比较,并确定在前一种疫苗中存在着一种较大量的病毒蛋白,该病毒无意间模拟了脑中的一种睡眠相关受体,并转而在那些易有发作性嗜睡病倾向者体内触发产生了破坏性抗体。这些发现凸显了清除疫苗中微生物片段的重要性,因为它们可能会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是其正常攻击目标的人类蛋白。这些结果还支持发作性嗜睡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它可因来自疫苗接种的某种病毒及类似的自然感染所触发。

几年前,在欧洲的一个大规模的H1N1流感疫苗Pandemrix®(该疫苗现在已停用)接种运动引发了发作性嗜睡病的报道——其在疫苗接种者中的发作率不到1万分之1,使得它成为极为罕见但却令人不安的副作用。在大约同一时间,在中国的未接种疫苗的流感患者中,发作性嗜睡病的诊断激增,从而增加了病毒(就像含有病毒的疫苗一样)可能驱动该疾病发作的可能性。发作性嗜睡病是因为脑中产生下视丘分泌素细胞的丧失引起的,下视丘分泌素是一种控制觉醒状态的激素。该疾病会发生在免疫系统中有基因变异的患者中,提示发作性嗜睡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在此之前,研究人员还没有完全确认引起产生下视丘分泌素细胞破坏的免疫细胞,从而让某些人怀疑是某种环境触发因子(如猪流感爆发)造成了这种情况。

S. Sohail Ahmed和同事希望弄清为什么Pandemrix®(而不是Focetria®)导致某些人出现发作性嗜睡病;Focetria®是当时在欧洲同时使用的一种流感疫苗。研究人员在Pandemrix®中发现了一种病毒肽,它与人类下视丘分泌素受体结构释放匹配,而Focetria®中只含有痕量的该病毒肽。在对20名接种Pandemrix®疫苗后出现发作性嗜睡病的芬兰患者的血样本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确认了不只能与该病毒结合而且也能与下视丘分泌素受体结合的抗体。这些结果表明,在基因易感者中,该疫苗病毒蛋白(在Pandemrix®中浓度较高)可能激活了会攻击看上去类似下视丘分泌素受体的抗体,这一过程被称作分子模拟。尽管还存在许多问题,但研究人员怀疑,这些失常抗体或能穿透血脑屏障并破坏脑中下视丘分泌素的产生。他们还指出,因流感本身而罹患发作性嗜睡病的风险仍然可能比因接种疫苗而得该病的风险要大。

由Hartmut Wekerle撰写的一篇相关的《焦点》更为详细地讨论了这些结果。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蛋白 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