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侏罗纪新型滑翔类哺乳动物化石

   中国发现侏罗纪新型滑翔类哺乳动物化石

中国发现侏罗纪新型滑翔类哺乳动物化石

中国发现侏罗纪新型滑翔类哺乳动物化石

中国发现侏罗纪新型滑翔类哺乳动物化石

中国发现侏罗纪新型滑翔类哺乳动物化石

中国发现侏罗纪新型滑翔类哺乳动物化石

中国发现侏罗纪新型滑翔类哺乳动物化石

中国发现侏罗纪新型滑翔类哺乳动物化石


视频:中国发现侏罗纪新型滑翔类哺乳动物化石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学报(唐凤):近日,中美研究人员在中国发现两种约有1.6亿年历史的新型哺乳动物化石。它们将滑翔适应等高度专门化的特征融合在了一起。相关结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的两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表示,古代哺乳动物将截然不同的特征结合在一起,这一点此前并不为人所知。
中生代的哺乳动物祖先和恐龙约生活在同一时期,为哺乳动物早期的身体结构演化和生态多样化提供了关键证据。不过,这些早期哺乳动物已经形成了许多在当今哺乳动物中常见的特征。滑翔行为的演进是陆地栖息地与空中飞行分化的一个重要演化过渡。

芝加哥大学的罗哲西、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孟庆金及合作者描述了来自中国侏罗纪髫髻山组的两种新型滑翔哺乳动物——Maiopatagium furculiferum和Vilevolodon diplomylos的石化骨骼和皮肤膜。Maiopatagium和Vilevolodon属于一种已知最早的食草性哺乳动物和哺乳动物演化过程中最原始的滑翔类哺乳动物。但两者都在已知最早的滑翔类哺乳动物之前约1亿年演化形成。

在第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表示,Maiopatagium的翼膜和融合在一起的叉骨让人联想到鸟的同类结构,而它的肩胛带更像现代产卵鸭嘴兽,而非胎盘动物或有袋类动物。Maiopatagium在外形上与现代飞鼠最相似,它表现出与某些树栖有袋类动物和胎生哺乳动物类似的演化适应。

第二篇论文详细描述了Vilevolodon。它的牙齿替换模式和大多数其他早期哺乳动物不同,其臼齿形状令人联想到研钵与研杵,可能用来干磨植物软组织和种子。因此,这些化石代表了已知最早的与非被子植物(不开花)相关的滑翔类食草干群哺乳动物形动物。

相关报道:1.6亿年前哺乳动物演化出滑翔功能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科技日报北京8月10日电(许茜):记者从北京自然博物馆了解到,该馆孟庆金研究员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罗哲西教授领导的团队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原始的滑翔哺乳动物化石,比现存最早的滑翔类哺乳动物化石早了1.1亿年。北京时间10日凌晨,相关成果的两篇论文同时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这些化石告诉我们,1.6亿年前哺乳动物就演化出滑翔功能。”孟庆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014年,团队成员在辽宁省建昌县和河北省青龙县发现化石标本。“经过3年研究,我们确认这些标本属于两种最原始的、具有皮翼的滑翔哺乳型动物化石,它们被埋在距今约1.6亿年的晚侏罗世地层中。”

新发现的滑翔动物分别被命名为似叉骨祖翼兽和双钵翔齿兽。它们属于哺乳型动物基干支系,也是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类群,均为贼兽类的新属种。

这两种哺乳动物很“小只”。似叉骨祖翼兽体重约120克到170克,在中生代哺乳动物中属中等体型;双钵翔齿兽为中生代小哺乳动物体型,体重约35克到55克。

为何判断它们属于滑翔动物呢?孟庆金说,新化石的锁骨与间锁骨已愈合,形成“Y”字形,与鸟的叉骨形状相似,并且锁骨与肩胛骨关节有很大的活动性,其四肢骨骼比例也符合滑翔功能的形态特征,能满足攀爬和滑翔需求。

“多数哺乳动物属陆栖动物,在空中飞行或滑翔的运动方式,是哺乳动物最特别的演化特征之一。”孟庆金表示,该发现说明,这类“可以飞翔”的哺乳动物,它们的祖先最早主要生活在树上,最终飞向天空,跨越了由地面栖息向空中运动的重要演化过渡。

据悉,目前该化石标本保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馆。

相关报道:中国发现最原始滑翔哺乳动物化石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赵颖彦):由北京自然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大学和河北地质大学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在我国辽宁省建昌县和河北省青龙县距今约1.6亿年的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两种最原始的、具有皮翼的滑翔哺乳型动物化石。8月9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分别以《侏罗纪新的滑翔哺乳动物》和《侏罗纪生态系统中哺乳动物中耳和捕食适应进化的新证据》为题,用两篇连载文章在线发表了一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目前,新发现的化石标本保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馆。

新发现化石为已知哺乳动物“最资深”祖先

今天(10日),北京自然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这位哺乳动物的“最资深”祖先。

新发现的滑翔动物属于哺乳型动物基干支系,也是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类群,它们均为哺乳动物演化树的早期分化绝灭支系——贼兽类的新属种,分别被命名为似叉骨祖翼兽(Maiopatagium furculiferum)和双钵翔齿兽(Vilevolodon diplomylos)。这是所有哺乳动物漫长演化历程中最为原始的滑翔动物,比远古翔兽(Volaticotherium antiquus)系统位置更原始,比现代哺乳动物中最早的滑翔类型——最早的皮翼类哺乳动物和最早的飞鼠化石要早一亿一千万年。新发现为研究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多样性和生态多样化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哺乳动物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也是相当繁荣多样的动物类群之一,现生物种超过5400多种,其中大多数是陆栖动物。在空中飞行或滑翔的运动方式,是哺乳动物最为特异的演化适应特征之一,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有利于它们利用地栖动物不能企及的新的食物资源。空中飞翔这一演化优势,在自然选择之下,在新生代的现代哺乳动物中多次出现。

滑翔类哺乳动物祖先已具“飞行能力”

新发现的祖翼兽体重大约120克-170克,在中生代哺乳动物中属中等体型;而翔齿兽则为典型的中生代小哺乳动物体型,体重大约35克-55克。祖翼兽和翔齿兽化石标本都非常精美地保存了皮膜和毛发的结构,这些皮翼连接在颈部、前后肢和尾椎之间,形成前皮翼(膜)、侧皮翼(膜)和尾皮翼(膜),与现生哺乳动物的滑翔皮翼(膜)相似。

新化石属种的另一个显著骨骼特征是其锁骨与间锁骨已经愈合,形成“Y”的形状,与飞行的鸟的叉骨的形状相似趋同。祖翼兽和翔齿兽的其它前肢骨关节显现出灵活的运动特点,其四肢骨骼的比例具有许多与滑翔功能相关的形态特征,充分表明这些新化石哺乳型动物是滑翔动物。

祖翼兽和翔齿兽与现代滑翔哺乳动物也有许多差别。新发现的原始哺乳型滑翔动物不仅骨骼形态与现代哺乳动物有所不同,它们滑翔的运动方式与植物食物的组合也依赖完全不同的植物类群。

此外,翔齿兽新化石还展现出了一个以前未知的下颌骨中耳结构的独特形态组合,即鼓骨的前支和较短的麦氏软骨链接在下颌骨角区的很小的三角形区域,但翔齿兽的麦氏骨沟退化。这种中耳的独特的特征组合增加了哺乳动物性状复杂转换的证据。

据介绍,新发现的标本提供了最原始的涉及到飞行的演化模式,表明这一类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起源于树栖类的祖先,最终飞向天空。这些空中飞行或滑翔的动物都跨越了由地面栖息向空中运动的重要演化过渡,占据了新的生态位。

科学提示

新发现化石的命名

似叉骨祖翼兽(Maiopatagium furculiferum):拉丁语“Maio-”为“母亲”之意;“-patagium”为“翼膜”之意(指化石保存的皮肤膜),所以属名为“祖翼兽”(Maiopatagium)。因其锁骨与间锁骨已经愈合,形成“Y”的形状,与飞行的鸟的叉骨的形状相似趋同,因此种名被命名为似叉骨(furculiferum)。

双钵翔齿兽(Vilevolodon diplomylos):拉丁语“Vilevol-”,意思是“飞翔”;“-odon”意思是“齿”,所以属名为“翔齿兽”。拉丁语“Diplo-”意思是“双”,“-mylos”的意思是“研磨、研钵”,所以种名为“双钵”。

相关报道:化石揭露这些可爱的滑翔类哺乳动物曾与恐龙一起生活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cnbeta:外媒报道,科学家已经确定了两种新的古代滑翔类哺乳动物物种,它们生活在大约1.6亿年前,当时恐龙正统治地球。保存完好的化石提供了关于这些史前哺乳动物的重要线索。这种滑翔类小动物类似于现在的松鼠,它们可以通过攀爬或滑翔逃离捕食者“虎口”。

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两篇论文中描述的新物种属于已灭绝哺乳动物的一个分支。他们不是已知与恐龙一起生活的第一种滑翔类哺乳动物,但这些化石保存完好,具有特殊的身体特征。一种称为Maiopatagium furculiferum的物种被认为具有与鸟类类似的翼膜构造和叉骨,而肩胛带结构似乎有点像鸭嘴兽。称为Vilevolodon diplomylos的另一个物种与现代的松鼠有相似的臼齿。

据路透社报道,这种古老的哺乳动物大概在2.1亿年前就开始进化,它们具有多项技能:能完成攀爬、游泳及滑翔等。 。这意味着即使恐龙仍然是统治者,这些动物们仍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就像现代哺乳动物一样。

研究人员在中国辽宁省和河北省发现了这两种新物种的化石标本。

相关报道:中国发现侏罗纪时期飞行哺乳动物化石 能轻松滑翔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参考消息网(编译/实习杨一丹):英媒称,在1600万年前的中国,在有恐龙居住的茂密丛林里,两只类似飞鼠的毛茸茸的动物在树林间滑翔。这表明,即使在周边环境如此危险的情况下,早期哺乳动物仍可能成功地在空中飞行。科学家8月9日宣布,他们发现了两种保存完好的侏罗纪时期化石,从它们的化石可以看出,这些动物可以利用翅膀一样的皮翼,在树林间毫不费力地滑翔。这两类物种分别是在辽宁省发现的似叉骨祖翼兽和在河北省发现的双钵翔齿兽,它们同属一种已经灭绝的早期哺乳动物的分支。

据路透社8月9日报道,这两种动物和2006年的发现的同时期的另一种滑翔动物,是最原始的飞行哺乳动物。它们比像鸟一样使用动力飞行的蝙蝠和其他滑翔哺乳动物的出现早了1亿多年。

报道称,哺乳动物最早出现在约2.1亿年前。这些化石说明,早期的哺乳动物并不是只会畏缩在恐龙的脚边,还具有多种多样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它们有长着河狸一样的尾巴的游泳者、爬树者、跳跃者、掘洞者和吃幼年恐龙的小型食肉者。

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主持这项研究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罗哲西说:“即使居于恐龙统治的生态系统中,早期哺乳动物也呈现了生态多样化特征。”

报道称,滑翔技能可能有利于似叉骨祖翼兽和双钵翔齿兽觅食和躲避天敌。他们与今天的4种滑翔哺乳动物并无关联,即北美和亚洲的飞鼠、非洲的鳞尾鼯鼠、澳大利亚的蜜袋鼯和东南亚的猫猴。

似叉骨祖翼兽长约9英寸(约合23厘米),与飞鼠的体积相似。双钵翔齿兽要小一些。

似叉骨祖翼兽的牙齿与狐蝠类似,说明它们吃植物柔软的部分。双钵翔齿兽的牙齿更像松鼠,适合吃种子。

报道称,科学家们从前爪和后爪的骨骼判断,这两种动物像现代的猫猴一样,用四肢倒挂在树上休息,还会像蝙蝠一样用后爪抓紧树枝。

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戴维·格罗斯尼克尔说:“用于滑翔的皮翼附着在四肢上,可能就在靠近腕、踝关节的位置。”

报道称,在它们生活的时代,像近鸟龙这样有羽毛的小型恐龙也在尝试飞行,处于向鸟类进化的过程中。与它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还有最早的飞行脊椎动物翼龙。

相关报道:中国发现侏罗纪时期飞行哺乳动物化石 能轻松滑翔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北京自然博物馆(张一涵):2017年8月10日,北京自然博物馆在恐龙公园展厅举办了中生代早期哺乳动物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所长,美国芝加哥大学罗哲西教授,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河北地质大学季强教授,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王元青研究员等国内外知名古生物专家以及相关学术研究人员,现场观察了新发现的化石标本,并与媒体沟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郭广生院长出席并讲话,院外事处齐锐处长等参加了成果发布,并与外国专家交流。

近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分别以《侏罗纪新的滑翔哺乳动物》和《侏罗纪生态系统中哺乳动物中耳和捕食适应进化的新证据》为题,用两篇连载文章在线发表了一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在我国辽宁省建昌县和河北省青龙县距今约1.6亿年的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两种最原始的、具有皮翼的滑翔哺乳型动物化石。这两篇对侏罗纪哺乳动物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研究论文,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孟庆金研究员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罗哲西教授领导的中外研究团队合作完成。新发现的化石标本收藏在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文章的主要作者孟庆金馆长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新发现的滑翔动物属于哺乳型动物基干支系,也是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类群,它们均为哺乳动物演化树的早期分化绝灭支系——贼兽类的新属种,分别被命名为似叉骨祖翼兽和双钵翔齿兽。这是所有哺乳动物漫长演化历程中最为原始的滑翔动物,比远古翔兽系统位置更原始,比现代哺乳动物中最早的滑翔类型化石要早一亿一千万年。新发现为研究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多样性和生态多样化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美国芝加哥大学罗哲西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周忠和院士分别致辞,祝贺北京自然博物馆所取得的成果,并阐述了博物馆收藏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最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郭广生院长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我馆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国际交流合作,并祝贺由北京自然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大学和河北地质大学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的研究成果被国际著名期刊发表。他指出,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提出的“四个中心”,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北京自然博物馆作为连接文化、科技中心的重要载体,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指示精神,通过科学研究带动科学普及,扩大科普服务的能力。

新发现的滑翔动物,仅仅是近年来北京自然博物馆在早期哺乳动物起源与分异演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此前还发现了最早爬树的、最早地穴式生活的侏罗纪哺乳动物,成果多次在《自然》和《科学》期刊发表。今后,北京自然博物馆将继续加强古生物化石收藏,开展更广泛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争取取得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公益文化传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哺乳动物 化石 中国 侏罗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