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民工”王涛

王涛在对发掘出来的化石进行清理

王涛是一个“化石民工”出身,靠实地发掘经验成长起来的古生物专家。

科技馆新馆公共区域展示的恐龙化石在公众中引发了一阵“恐龙热”。这次展示的三具恐龙化石———阿纳川街龙、双脊龙和禄丰龙都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云南世界恐龙谷公园展馆部经理王涛。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从事20多年恐龙发掘工作的“挖龙老手”,听他讲述了很多关于恐龙化石挖掘和装架的知识。

1 从“化石民工”干起

王涛的父亲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在云南禄丰的博物馆从事考古发掘工作。那时候,它被称作“文化馆”。1975年,王涛的父亲参与了禄丰腊玛古猿化石的发掘。从此,禄丰成了中科院专家经常探访的地方。王涛也因此常常有参与帮忙的经历。

王涛兄弟五个,靠父亲的工资过活,经济上有些紧张。1980年,王涛开始在建筑工地上打工,让弟弟们能够上学。这时,各地博物馆不断派人来禄丰进行发掘工作。王涛也帮助父亲挖掘化石挣些钱。他说,那时候,各地的博物馆,北京、上海、南京都来,挖出来的恐龙化石就带走。现在就主要是本地单位在组织发掘,各地博物馆再来采集。王涛现在就是禄丰恐龙挖掘工作的负责人。

1984年,中美恐龙联合考察队来到禄丰。王涛随父亲跟着他们一起进行了两三个月的考察,了解关于挖掘和保护恐龙化石的知识。王涛说,开始的时候他就是跟着观察。此时,他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但是能很快地找到在土里冒头的恐龙化石。当时的中美联合恐龙队里有好些国外专家。他们给王涛起了一个外号“鹰眼”,原因是那些散落的细小化石,比如只有几毫米长的恐龙牙齿,王涛都能找到。到现在,有些老专家还记得这个“鹰眼”王涛。

1990年,禄丰当地政府决定借助化石资源发展旅游事业。禄丰恐龙博物馆成立了。“鹰眼”王涛也被招进了博物馆参与挖掘恐龙。

1995年,美国印第安纳生物大学和中国专家一起到禄丰挖掘恐龙化石,在这40多天里,王涛跟着他们挖掘、编号,通过实践学习恐龙挖掘的具体操作知识。也就是说,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古生物学训练的王涛是通过自学和实践成就了“掘学”。这一年,王涛的工作关系被正式调入禄丰恐龙博物馆。

2 找化石先要问老乡

那么,古生物学家如何找到恐龙化石呢?王涛说,最重要的是采访当地的群众。当地的群众如果说不知道这里有化石,那么这个地方就很可能真的没有化石;其次是看国家地质部门发布的图表,上面标明已知的化石产地。

有时候群众发现了化石,但不原意告诉古生物工作者自家的地里有化石。因为化石虽然有科学价值,但农民不一定能从中得到好处。比较小的化石容易通过化石黑市变现,老乡们偏爱这样的东西。比如古鸟化石,体积比较小,一个人就可以搬走。不过,大型的恐龙化石就很麻烦了,如果骨架不完整,捡再多也没有用,所以有的农民会隐瞒自己地里的化石。

恐龙化石发掘需要工具,比如尖头地质锤、铲子等等,还要带罗盘、GPS、地图等辅助工具,以便在找到化石之后,要标好地点。到了准备发掘的地点之后,需要找到有恐龙化石的地层,然后找到“冒头”的化石。

随后,古生物学家要画出一个区域将化石保护起来,再从“冒头”的地方往下挖。如果挖到有连接的骨头,要估计它是不是完整的恐龙骨架。如果是完整的,还要画一块七八米见方的地域,把表面浮土都清掉,看看骨骼能不能基本露出来。如果都能露出来就编上号;如果还有埋在更深的地方就一边继续挖一边编号。如果要找到更多的恐龙化石,可以由此往下方的沟里继续找,因为雨水会把恐龙的尸体冲到沟里,所以沟里找到化石的可能性更大。

3 要给化石灌石膏

恐龙化石的脑袋和身子会不会彼此分开很远呢?王涛说,恐龙化石很少有脑袋和身子分开很远的。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古生物学家通常就会认为它们不属于同一个体。恐龙形成化石,一般不是洪水把它的尸体冲到一个地方被埋起来,就是被别的食肉动物拖到这个地方。在川街附近就有很多条龙堆在一块儿的情况,有一个发掘现场发现了一大堆恐龙化石,据估计其中包含200多具恐龙尸体。专家估计是一次规模很大的洪水把这些恐龙尸体都冲到一起,形成了这么一大坨。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在发掘剖面上有龟有鱼的化石,还有树化石,如果不是因为洪水,这些东西不可能在一起。

把恐龙化石挖出来之后,古生物学家要把那些化石带回单位清理。有的时候化石太大了,就要打“石膏包”:给化石套上一个箱子,边上用麻袋之类的东西密封好,灌上石膏液,等到石膏液干了之后把它翻过来运走。

等所有化石都清理完毕,就可以把骨架给摆出来,再进行装架。恐龙化石的装架要符合其解剖学原理。1990年禄丰恐龙博物馆成立之后,王涛就一直参与化石的修复装架工作。王涛说,现在随便找一些零散的禄丰龙骨,他就可以把它们装起来。即使拿一堆泥巴来,不用参考化石,他也能自己做出一个禄丰龙的骨架来。如果是其他恐龙,他也可以根据一些参考材料,将其重新装架。

4 川街变身“恐龙谷”

川街恐龙遗址是1995年由当地一个农民发现的。当时,他给禄丰恐龙博物馆送去几块化石。王涛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去现场勘查,发现这里的恐龙化石和别处的不一样。1996年,王涛和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家一起在川街进行考察,挖出了几根尾椎。王涛意识到这将是一头很大的恐龙,于是在周围搭起棚子作保护。

后来,这里的恐龙化石出土得越来越多。经有关部门批准,古生物学家开始对这里进行“抢救性发掘”。谁都没想到,这个遗址越挖越大,渐渐地大家发现经费不够了,只能暂时停止发掘工作。

这个遗址正好在高速公路边上,交通很方便。于是,禄丰博物馆开始考虑引进资金搞开发。2006年,浙江一个公司到那边考察,看中了这个项目。禄丰所在的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府也表示了支持。2007年3月,项目动工。2008年,这里建成了世界恐龙谷公园。它迅速成为云南省的重要旅游景点。而阿纳川街龙化石的发现正是世界恐龙谷建成的最重要诱因。有了充足的经费,阿纳川街龙化石的发掘工作才开始走上正轨。在2007年,全长27米的阿纳川街龙化石终于全部出土。同时专家们也开始勘探周围的区域,开始勘探了100多平方米,后来扩大到9000多平方米。

王涛表示,现在,“世界恐龙谷”还只是集中展示禄丰发现的恐龙;未来,这里将收集世界各地的恐龙化石和复制品,成为真正的“世界”恐龙谷。


新京报 刘铮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