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出雌雄孔子鸟化石

正在展翅翱翔,世界上罕见的一对雌雄孔子鸟化石;后腿很长,前腿很短,行走起来像袋鼠一样的带毛恐龙;长着锋利的牙齿,鱼鳞保存得至今仍闪闪发光的中华弓脊鱼……5月15日至21日科普周期间,一批深藏在保险箱中的世界级化石珍宝,将首次在南京市古生物博物馆亮相,供市民免费参观。据了解,这批珍贵的化石珍宝都源自1.2亿多年前的“热河生物群”。昨日记者获准提前探营,先睹为快。

恐龙并非全是冷血动物

展览馆内,一块泛白的长方形大岩石特别引人注意,一具长约2.4米的深褐色恐龙骨架,被完整印刻在岩石上,依附着它的骨架,绒毛的印迹清晰可见。“这就是1.22亿年前的带毛恐龙——暴龙。”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陈丕基研究员说,这只恐龙被迅速掩埋后,毛发一直没有腐烂,整个身体的85%都被保存了下来。

暴龙前肢很短,只有10多厘米,后腿却长达1米多,像袋鼠一样,用后腿走路,前脚主要用来抓取食品。“陈丕基说,暴龙虽然个头不大,却是凶猛的肉食类恐龙,它的发现,意义重大。

上个世纪后半叶,科学研究发现恐龙的骨骼构造与鸟类尤其是始祖鸟很相似,学术界出现了“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论断,然而早期发现的恐龙身上都没有类似鸟类的羽毛,直到“带毛恐龙化石”的发现。“因此,暴龙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化石证据。”陈丕基说。

此外,带毛恐龙化石也让科学界对恐龙有了新的认识。恐龙很可能分为两类,大部分是冷血的,有少量恐龙是热血的,热血因为它要快速奔跑。

定格1.23亿年前“爱情”

它们生前恩爱,一起饮水、嬉戏,一场火山的突然爆发,它们瞬间死亡,临终前一起展翅翱翔的姿态定格至今。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记者见到了世界罕见的一对雌雄孔子鸟化石,它们一只在上,一只在下,相互偎依,看上去很“恩爱”。怎么分辨出两只孔子鸟的性别?“很简单,下面的一只孔子鸟拖着两条长长的尾翼,肯定是雄鸟,上面的一只体格相对小一点,没有尾翼是雌鸟。”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冯伟民告诉记者,和很多现在鸟类一样,1.23亿年前的孔子鸟雄性的羽毛更加漂亮,它们以鲜亮的尾翼博取雌鸟“芳心”。

不过,孔子鸟的大小要比现在多数鸟类大。“如果要复原,孔子鸟的大小大概和现在的鹅差不多大。研究发现,它们的骨骼与1.5亿年前的始祖鸟非常接近。””冯伟民说,仔细观察会看到,孔子鸟的翅膀前有爪子,可以推断其前肢变成了翅膀,爪子还在,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鱼祖宗”鳞片坚硬如石

长着坚硬如石的鳞片、锋利的牙齿、青鱼的脸颊……这条‘沉睡’了1.2亿年的中华弓鳍鱼,特别吸人眼球。据介绍,中华弓鳍鱼是热河生物群的重要成员,是凶猛的食肉淡水鱼。它和同一时代的狼鳍鱼都堪称鱼类的“老祖宗”了。

“它的牙齿相当发达,主要食物是小鱼。”陈丕基说,和现在的鱼圆鱼鳞不同,中华弓鳍鱼的鱼鳞是菱形的,且非常坚硬,有人试验过,拿小刀在鱼鳞上雕刻,居然刻不出一个痕迹。这些坚硬的鱼鳞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被其它敌人或湖水的礁石所伤害。

为什么这些“热河生物群”的化石可以保存得如此完好?陈丕基告诉记者,根据科学推断,中生代时中国东部有许多火山和湖沼,火山经常喷出岩浆、有毒气体和火山灰等,古生物遭受“灭顶之灾”后被迅速埋葬到湖底,它们身上包裹的火山灰和沙泥隔绝了氧气,形成化石沉到湖底。历经时代变迁,地壳运动又将这些化石从地下推到地上,因此被发现时形状完整,这些化石都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江南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博物馆 古生物 化石 孔子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