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航天合作禁令解除有多难?

(神秘的地球uux.cn)据新华社:美国一个天文会议禁止中国研究人员参加一事近来引起轩然大波,其根源是美国国会议员弗兰克·沃尔夫推动的对华航天合作禁令。虽然很多美国科学家强烈反对这一禁令,但由于政界一些人士的推诿和不友好气氛,要解除这个禁令并不容易。

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中国项目主管格雷戈里·库拉茨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禁令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如果违反的话可能招致非常严重的法律制裁与罚款,以至于不直接受美国航天局管辖的机构“都怕跟中国同行接触”。

现在很多美国科学家站出来反对这个禁令,库拉茨基表示,中国科学家应该明白,美国航天局的同行还是“迫切”希望跟他们在多个航天科学项目上展开合作。他说:“我依然相信,美中在航天科学探索上进行合作仍然是可能的。美国国会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尤其是国会议员弗兰克·沃尔夫,阻止这一切发生。”

但正是沃尔夫等少数人,成为中美航天合作中不容易搬动的“拦路石”。首先他们擅长推诿,沃尔夫近日辩称,是美国航天局“曲解”了禁令适用范围。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则称,是有关中层人员没有征求航天局总部的意见。可会议组织者最终表示,由于美国政府“停摆”,现在美国航天局无人能够完成相关审批。

可以看出,沃尔夫等人在强大的反对声浪中已经知道此事有“错”之处,纷纷为自己辩驳开脱,但就是没有人站出来解决问题,连已经知道的“错”都无法迅速纠正,何谈解除敏感得多的禁令。

美国布兰代斯大学教授史蒂夫·惠特菲尔德对此评论说,古老的游戏又开始了,所有人都指着其他人说,“这是他的错”。“美国航天局观察”网站编辑、天体生物学家基思·考因就此表示,看来现在要把问题推给政府“停摆”了,“如果政府不及时重新开门,很有可能这次会议就不举行了。当然,沃尔夫肯定会投票赞成继续关门”。

在互相推诿之外,美国还长期存在一种不利于中美航天合作的气氛。最近的一个例子是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刚刚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正在赢得太空竞赛》的文章,称过去几年中国在航天方面的发展对美国来说“是明白无误的警告标志”,中国正在追赶美国,并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航天大国”。

姑且不论其观点是否正确,这篇文章确实代表了美国一些人士在面对中国时的复杂和警惕的心理。沃尔夫在日前致美国航天局局长博尔登的信中就诬称,如果美中开展航天合作,将给予中国更多对美国进行网络攻击、间谍活动以及发展对付美国的太空武器的机会。

正是在这种不友好的气氛下,尽管对华航天禁令已事实存在两年多,受到影响的旅美中国籍科学家仍难以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不满。在此次事件中受影响而不能与会的中国博士后王吉就对记者表示“不便接受采访”。

不过王吉的导师、耶鲁大学教授德布拉·费希尔主动站出来打抱不平,在网上发帖“爆料”,并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与美国航天学会提出“申诉”,使得此次事件引起很大关注。费希尔教授说:“我明白这是美国政策的结果,不是个别学者的偏见。然而,我们这些不被歧视的人,是唯一能站出来为我们的(中国)同行捍卫权利的人。”

费希尔教授的做法得到了很多科学家支持。“搜寻外星文明研究所”天文学家弗兰克·马尔基斯就在费希尔的帖子后面留言说,也许王吉最后不能与会,“但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件事上以正式的方式表明了我们的观点。”

饱受舆论压力的沃尔夫等人或许会希望此次事件尽快过去,但只要禁令依然存在,类似事件仍可能层出不穷。只有相关人士不再推诿,尽早想办法解除禁令,才能破除中美航天交流中的难题,促进两国学术界的共同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航天 美国